作者:yy017813g

导读:

经营企业的核心目标就是为了利润。没有利润的企业怎么谈未来!员工薪酬越来越高,如何构建共赢的薪酬机制,让员工收入和企业利润同步增长?

  •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职场员工的薪酬每年都在稳步上涨,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对绝大数企业来说,薪酬增长的意味着人力成本增加,利润下滑,经营陷入困境,企业陷入严峻考验。
  • 然后,对比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你会发现,国内的平均薪资水平,其实还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
  •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员工工资只会继续稳步上涨,这是大环境下不可逆转的趋势,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求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今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以下现象:

  1. 1. 贪图安逸者很多,不劳而获者很多,磨洋工混日子者很多!
  2. 2. 绩效变革势必触及这些人既得利益及熟稔的舒松环境,很容易触礁,甚至引发隐藏已久的巨大风险。
  3. 3. 但如果不做绩效变革,人效低、浪费大、利润薄、竞争力下降等恶疾不能铲除,现状难以改观,企业又能熬多久?
  4. 4. 随着企业经营业务的变化而产生的用人政策的变化,往往使得现行的薪酬体系难于适应企业业务运营的需要,这时企业就必须对其现有的薪酬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以确定相应的调整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口红利过去,人效为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员工工资也在增加,并且这种势头还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相对发达国家,我们的人均收入其实还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

人口红利已经过去,人效时代正在当下,提高人效是保持员工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最好的方法。

  • 在此强调一下,做薪酬变革,不是为了降低员工收入,而是为了帮助员工有更多增加收入的机会,并且员工的收入必须是和企业经营成果结合,能实现员工收入越增加,企业利润越增长。
  • 所以企业完全不必担心真正做事的人会抵触,只有出工不出力、得过且过的员工才会反对,这类人对企业来说应及时清理为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很多企业到现在还在使用传统固定薪酬机制等机制,表面看起来好象很完善、很丰富、很接地气的样子,但实际上有着非常大的问题。

  • 固定工资不破,员工的动力从哪来?
  • 业绩下降之下,企业从哪里拿更多的钱来激励员工?
  • 薪酬的激励性与公平性如何平衡?
  • 员工要安全感也急盼加工资如何同时实现?

我们经常说,没有不想涨工资的员工,没有不想多赚利润的老板。可是,员工都涨了工资,不就增加了公司人力成本,相应就会减少企业经营收益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用传统的薪酬模式,员工和企业的利益确实会处于对立的局面,员工工资越高,企业利润就越少。

固定薪资的缺点:

  • 1、缺乏激励作用,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 2、就报酬多少而言,有薄待绩优者而厚待绩差者之嫌,显得失去公正。若不公平长期存在,则优秀劳动者流失率会增加,留下的都是工作能力较差的劳动者。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加班工资+技术工资+绩效工资+提成(分红)奖励…

这种设计最大的缺点是:

  • 1) 弹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业务岗位的固定部分可达80%以上。
  • 2) 无法衡量:员工收入与其价值不能相对有效地衡量出来。
  • 3) 薪酬与员工价值失衡:价值应等于价格,员工付出、创造的结果与其收入没有直接对等关系。

底薪+提成绩效设计缺点:

  • 1:员工工资越来越高了,企业利润越来越低了。
  • 2:会助长员工关注销售或产量,企业营销费用成本在不断上升!
  • 3:在业务淡季,业务员收入比较低,工作激情难以持续。

KPI模式这种设计缺点:

  • 1、为做绩效而做,缺乏数据支持、专业思维
  • 2、KPI与薪酬挂钩,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 3、掉进KPI方法论,忽视它的系统性
  • 4、缺失利他共赢的价值观、绩效文化

年薪制或分红设计缺点:

  • 1:年薪制备受质疑,原因就是它的激励周期太长了。
  • 2:到了年底的时候 ,就是到了考验老板格局的时候。
  • 3:是它忽视了短期的激励而把焦点放在了中长期的激励。
  • 4:无法看到管理者在月度对企业贡献值。

我们通过工会的调研数据显示,大多数的员对自己的员工收入状况不满意,对工作没激情,没公司没归属感认同感。

老板也觉得特别无奈: 我那么辛苦工作,到头来,反而变成我在为员工打工!他们的工作没状态,没结果,但是老板每月仍然要为其支付高昂的工资,真心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理解老板的不容易,一个企业,如果有一两个员工,存在这种现象,那么可能员工个人问题,应该马上处理掉害群之马;但如果企业大多数员工都是这种状态,那么企业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激励机制了!

老板应该反思,自己的激励是否做到位?是否给员工持续增加收入的机会?

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共同的利益分配机制,将对立转变为共赢,将自私转变为分享,利益问题就能得到合理的化解,企业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当老板与员工有了共同的目标与利益时,大家才是真正的合作伙伴。才能一起分担、共同分享。

企业在设计高薪酬绩效模式前,老板一定要知道薪酬的四大特性:规范性、公平性、激励性与增长性。这四大特性中,激励性薪酬是当下中国企业与员工最需要关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统一了这种思维模式,我们再去做薪酬模式的时候,方向就明朗多了。传统的绩效考核的弊端:

中国式考核,最常用的就是“德勤绩能”四维综合考评。通常对干部或员工的考评,从四个维度展开:

1、德:

工作态度和品德德,操守等 。具体指标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工作积极性、团队协作、服从精神、执行力等。

2、勤:

出勤状况和敬业精神。具体指标包括:敬业精神、出勤类、请假天次数、迟到早退情况等。

3、绩:

工作结果、效率和业绩。具体指标因岗位而异。

4、能:

工作表现与能力。主要采用评估法,主要包括:岗位专业能力、管理通用能力。具体包括:领导力、计划执行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逻辑和判断能力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以上四个维度中,“德”与“能”的考评主要采用主观法则,偏定性,考评周期一般较长。而“勤”的考核相对简单容易,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好,甚至开办公司时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考勤系统。

严格来说,德能考评是最不好做的,虽然难度不大,但由于主观性太强,员工的认同度很低,激励效果也很不理想。

对“绩”的考核,以前最流行的可能是KPI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一下,企业如何给员工设计薪酬绩效模式,更为合理呢?这样薪酬绩效模式,被誉为中国最富激励性方案哦!

绩效激励最前沿增量分配法:KSF薪酬全绩效模式,适用于管理层和一线岗位。

这是能体现管理者和企业共赢的模式,它一般会给管理者开拓6-8个绩效激励渠道,并在每一个渠道上找到平衡点,超出平衡点即做出分配细节,这个模式分配的不是企业既有的利润,而是一种超价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结果、效果与企业进行价值交易,企业赢得的是高绩效、管理者员工赢得的是高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KSF的设计原理是:

  • 员工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将所有的事情都做好,而是将重要的事情做好!
  • 这些重要的事情并非完全是员工自己认为的,而是职责定位或由上级决定的!
  • 将岗位重要的职责及公司所需要的结果进行归纳梳理, 并形成目标或标准, 就是决定岗位价值的关键因子!价值分割,薪酬分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薪酬发展方向

1.高层:KSF+年薪制+股权(合伙人)激励(送案例介绍什么叫KSF绩效模式)

2.中层:KSF+产值+超价值、剩余价值再分配。

3.基层:一线岗位,产值+计件/提成+内包+KSF.二线岗位:量化薪酬+宽度薪酬KSF.(价值管理指标为主)

在薪酬之外,增加多元化的双向驱动的激励模型,丰富员工价值与收入系统,实现员工收入由自己决定。自我计薪。

为了更好的支持大家清楚KSF设计模式,我将分享一份从未对外公开的KSF设计模版。

举例:

企业类型:生产制造业

岗位职务:生产部经理

原方案(传统模式):

1. 薪酬构成:月基本工资1800元/每月+月绩效工资800元/每月+年度业绩奖金5000元/每年

2. 月基本工资计算方法:按:月基本工资(基准)÷规定月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计算;

3. 绩效考核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容易遇到的问题:

  • 1、生产部门只干分内事,完全不顾公司目标、客户需求,与销售部、设计部常有争执。
  • 2、生产经理只在工作时间内做事,想各种办法拒绝更多的工作。
  • 3、生产经理忙于做事,但不愿对结果负责。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这个生产经理自己想要这样吗??他态度有问题吗?

1、传统薪酬结构设计: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加班工资+技术工资+绩效工资+提成(分红)奖励…

2、这种设计最大的缺点是:

  • 1)弹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业务岗位的固定部分可达80%以上。
  • 2)无法衡量:员工收入与其价值不能相对有效地衡量出来。
  • 3)薪酬与员工价值失衡:价值应等于价格,员工付出、创造的结果与其收入没有直接对等关系。工作量=产值+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保证客户真实数据保密,此方案数据有部分做了适当隐藏,它是某企业的实操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设计KSF,到底要从何下手?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岗位价值分析

这个岗位有哪些工作是最重要的,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的?

第二步:提取指标(中层管理人员6-8个)

有哪些可量化的数据是企业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如营业额、毛利率、员工流失率、主推产品销量、员工培训时间等。

第三步:指标与薪酬融合(设置好权重与激励方式)

每一个指标,都配置对应的绩效工资。需要注意,不高把所有的指标平均分配工资,要挑重点。

第四步:分析历史数据

过去一年里,营业额是多少?每月营业额?平均营业额,利润额?毛利率多少?成本费用率?转化率?员工流失率?

第五步:选定平衡点

企业和员工最能接受的平衡点,要以历史数据作为参考。

第六步:测算、套算

依据历史数据,选取好平衡点,讲选取好的指标,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资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 一家企业如果不谈绩效,结果会怎么样?
  • 一家企业人效很低、浪费很大,绩效凭什么会好?
  • 一家企业没有充分挖掘员工的能量、潜能,又怎么能做出高绩效?
  • 一家企业如果连分配机制都没有做好,沿用老模式、土办法,不求创新突破,怎么又可能带着团队达到更高的发展目标吗?

作者:yy01781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