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月的征求意见,9月28日,银保监会正式下发《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其中大家比较热议法的其中一个热点话题当属允许银行公募理财通过公募基金投资股市。

此前,银行理财监管业务制度允许私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公募理财产品不能投资股票,此外不仅不能直接投资股票,而且在投公募基金时,只能投货币型、债券型基金。新规变化为,银保监会放松了公募理财投资公募基金的要求,根据监管要求,允许银行公募理财通过公募基金投资股市。这意味着在理财业务仍由银行内设部门开展的情况下,放开公募理财产品不能投资与股票相关公募基金的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7月末,理财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刚刚发布后,一些文章再谈论“允许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证券、各类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相关话题。网上也充斥着类似“股民沸腾、A股有救了!30万亿理财产品可进股市”等等这样的标题党文章。

在我看来这是严重误导了广大股民以及投资银行理财的投资人们。这句话本身在逻辑上就有着严重的错误。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将这句话用三段论的形式来重新梳理并进行分析,这句话的大前提是有30亿资金就能让A股从熊市中上涨。小前提是现在有了这30亿资金。结论是A股有救了。这个三段论无论是大前提还是小前提都存在着问题,所以结论自然也就不会成立。

首先如果有30万亿真的可以拯救股市吗,会否再次变为拯救套牢盘或拉高出货成为割韭菜的帮凶,显然资金不同的操作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我们再来看这所谓的30万亿资金从何未来,《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9.54万亿元。此数字接近30万亿,那么这笔资金真的会全额投资股市吗?我们先来看《理财新规》的描述。

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可以投资于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银行票据、政府机构债券、金融债券、银行存款、大额存单、同业存单、公司信用类债券、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其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以及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其他资产。

第四十一条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或者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其他证券的,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每只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或单只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理财产品净资产的10%;

(二)商业银行全部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或单只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证券市值或该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市值的30%;

(三)商业银行全部理财产品持有单一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30%。

从理财新规的原文中带出两个信息点。一方是,银行公募理财并非用从投资人处募集的资金直接去炒股票,其新规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给股票输血,而是通过投资公募基金间接投资股票市场。另一方面投入的比例也有着严格的限制。显然仅仅理财新规会给股市带来长期改变走向的影响的概率很小。

在我看来,允许银行公募理财通过公募基金投资股市会为公募基金市场以及股市提供流动性,同时对银行理财市场的良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也是起到优化资产配置结构的作用。对于银行公募理财产品,原先仅投入货币型或债券型基金,如今引入股票型基金是对产品结果的平衡与对冲。当货币宽松、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时期,如货币基金或国债这类收益不会持续走高,比如近期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持续走低,反而股票市场在近一周是在上涨并站上2800点。这时产品中配置少量股票基金,对整体产品收益逐步走低的风险起到一定的对冲作用。

对于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人来说,更加关注的问题是收益与风险。我认为关于收益率与波动性,一方面是投入比例有限制,另一方面是间接入市,因此收益率不会有过大变化,而波动性会低于公募基金。从风险的角度说,此类产品均为非保本理财产品,投资人在购买时,要要考虑到公募基金产品说明的内容,包括理财产品中股票型公募基金投入比例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