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六年六月,张格尔叛军占据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等西四城。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四月,努尔哈赤率步骑500,征讨哲陈部。时洪水泛滥,行军困难,遂令众兵回寨,只带绵甲50人、铁甲30人继续北进。托木河、章佳、巴尔达、萨尔湖、界凡5寨合兵800人,共同阻御。努尔哈赤所派侦察兵未能及时报告敌情,致行至浑河附近时,联军已在浑河、界凡至南山一带严阵以待。大敌当前,努尔哈赤亲执大旗率先进战。见敌阵不动,他决计下马率其弟穆尔哈齐等4人直入重围,当即射死20多人。联兵虽众,但互不相属。见努尔哈赤来势凶猛,阵营大乱,纷纷渡河逃命。努尔哈赤稍作休息,待后续兵至,重整盔甲,继续追敌,直至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浑河之战,努尔哈赤以勇猛顽强的精神,利用敌互不统属,求生官保之弱点,创造了4人败敌800的奇迹。

道光六年六月,张格尔叛军占据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等西四城。伊犁将军长龄于六年八月间上奏,请“发大兵4万,以5000分护粮台,以2.5万进战”。道光帝授长龄为扬威将军,署陕甘总督杨遇春、山东巡抚武隆河为参赞大臣,率陕西、甘肃、吉林、黑龙江、四川5省清军会攻叛军,并调乌里稚苏台及伊犁牛、驼数干、战马2万军用。六年十月,陕西清军先至阿克苏。提督杨芳攻占阿克苏西南约250里之战略要地柯尔坪(今柯坪),既掩护主力在阿克苏集中,又打开了西进的通路。

七年二月六日,清军主力由阿克苏西进,十四日至巴尔楚(今巴楚),留兵3000人,防叛军迂回后方。二十二日至大河拐,叛军3000夜袭清营,被击败。次日午抵浑阿巴特(今伽师东),叛军2万据山岗防守,阵地长五六里。长龄、杨遇春率主力由正面,杨芳由右翼、武隆阿由左翼三路进攻。叛军多次由山岗上向下反击,均被击退,终于不支溃退,辎重牲畜尽为清军所获。二十五日至沙布都尔(今伽师西),叛军数万据河渠堤坝防守,利用苇湖决水淤地制造水障,以阻止清军骑兵冲击;阵地后方并部署有预备队。清军以步兵由正面越水障强攻,而以骑兵由两翼迂回,实施侧击。适叛军带火药爆炸,清军乘机猛攻,歼敌万余,叛军溃逃。二十七日,清军至河瓦巴特,叛军数万又据岗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军当夜派吉林劲骑1000,分两路由左右间道秘密迂回至叛军阵后埋伏。次日拂晓,部署步兵由正面,骑兵由两翼进攻。叛军佯退,企图诱清军登岗,俟登至半坡时实施合击。清军步兵使用迭射、相互以火力掩护逐次接敌,至半坡时,跟随于火器手后、身着虎皮彩衣的滕牌兵跃出冲锋,叛军战马受惊混乱,据岗力战。埋伏于阵后的骑兵,由背后发起突袭,叛军大败,被歼过半。清军乘胜追击,于二十八日进抵浑河(今博罗和硕河)北岸。张格尔叛军10万沿北岸筑垒防守,绵亘20余里。清军整夜以小分队进行袭扰,疲惫叛军。次夜大风,飞沙障目。长龄以敌众我寡,惧叛军乘机反击,欲退军10里,俟风停再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遇春认为天气昏暗,叛军难辨我兵力多少,更不利我军渡河,正宜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机不可失,乃遣黑龙江索伦骑兵千骑在下游渡河牵制,而以主力乘昏暗由上游急渡,占据上风。天拂晓时,全军皆渡,集中炮火轰击叛军营垒。叛军遭突袭大乱溃逃。清军乘胜追击至喀什噶尔城下。张格尔率少数残部由木吉(今布伦库勒西北)经乌孜别里山口逃布鲁特达尔瓦斯山(今塔吉克斯坦国境内)地区。清军于三月一日收复喀什噶尔城,生俘安集延军首领推立汗及萨木汗以下叛军4000人。三月五日,杨遇春收复英吉沙尔,十六日收复叶尔羌;五月,杨芳在昆拉(今和田西)击败叛军5000,擒斩其首领玉努斯,收复和阗。至此,被张格尔叛军占据1年的南疆西四城,全部为清军收复。

至此清军收复喀什噶尔等南疆西四城。道光二十八年张格尔逃至喀尔铁盖山被清军擒获後,解至北京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