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浩如烟海,贡献大小的标准不好界定,如果说影响很大的还真应该算上这两位老先生:程伟元和高鹗。程伟元和高鹗两位老先生,他们在1791年出版了120回《红楼梦》,是他们让广大读者看到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如果光看手抄本恐怕得再抄上一百年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楼梦》是影响数亿文学爱好者的四大名著,现存清版本《红楼梦》均无作者署名。民国学者胡先生首先提出《红楼梦》作者是清代曹雪芹。胡先生猜测120回《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写的,后四十回是高鹗写的。

胡先生猜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后四十回是高鹗。但不是胡先生把曹雪芹的名字放到程伟元和高鹗两位老先生1791年出版了120回《红楼梦》上的。 因为广大读者都知道120回程高本《红楼梦》出版的时候是没有作者署名的,曹雪芹的名字是160年后有人给加上去的,红迷朋友直到今天也不知道把曹雪芹三个字加到程高本《红楼梦》上的这个人的姓名!百年奥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在100多年前别人出版的书上添加作者署名的行为,与情,与理都是说不通的。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的120回《红楼梦》在脂批本基础上续补了后四十回,近二十万字啊!够辛苦了,有的后人比他俩聪明多了,就只加了曹雪芹三个字,就把作者署名权拿走了!这好像不是中华民族文人的优良传统吧?有人说这是以胡周先生为首的一些架谎凿空,马鹿易形的高手干的,或许还真是。

《艾子杂说》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两个儒生一边盗墓,一边嘴里说着书上的诗句。一个儒生站在坟坑上对着还在坟穴里的另一个儒生说:“东方既白,事之如何?” 坟穴里的儒生说:“未解裙襦,口中有珠。”外面的儒生说:“诗中有曰:青青麦苗,生于陵坡。生不施舍,死何含珠?捏其额角,揽其胡须,以镐轻敲颧骨,用手慢慢别两腮。这才不伤口中的珠子。”

无论是欺世还是盗名都是借助一定的行为方式来达到目的的。用花哨的语言包装的看似亮丽的外表的确在现实中有很大的市场,有些人籍此扬名,有些人对此司空见惯。一些善良的人被蒙蔽是忽略了或丧失了辨别真假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