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里求生存,既是技术,更是艺术。太多人光顾着提升技术,却把艺术的那一部分,给弄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因为和“老板”不和,她断送了自己的饭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公司里度过的。

但是我们常常发现:

很多职场新人进入职场后,因为缺乏指引而茫然不知所措;

很多职场老人非常努力,但是却苦于没有晋升和成长的机会。

我在刚到上一家公司的时候,曾经很快的被拉进一个项目组。当时项目经理是个女员工,由于她与项目总监意见不和,导致这个合同500万金额的咨询项目,在实际推进的时候遇到非常大的障碍。

但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她在这时候干了一件十分令人费解的事:

她越过自己的直接上级项目总监,给部门总经理发了封邮件,并且在邮件里痛批项目总监的种种罪状,指责他才是项目交付不畅的问题所在。

但她没想到的是,总经理虽然同样身为女士,并没有像她希望的那样,以女性的身份设身处地的替她着想,只是不痛不痒的回了个邮件。

要知道,越级告状是职场生存的大忌。更何况私底下,总经理和项目总监的关系亲如姐弟。

过了不久,这个项目经理就辞职离开了。

而在有限的和她相处的日子里,我能感受到她一直处在闷闷不乐的状态。

很多人工作的时候,也都会和这个项目经理一样,犯类似的错误:以为自己只要做好手头上的事情就好,而忽视了和自己直属上级的关系相处。

其结果是要么在职场里强忍情绪挣扎着工作,要么是不得不因为人际关系紧张而被迫离开。

其实,和你的“老板”相处,本身也是是工作技术要求之外的一门艺术。而且,通常这艺术才是决定你职业生涯前途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问你自己,你是否曾经认真思考过:

我会和我的“老板”相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不会和“老板”相处,技术再好也可能白费!

为什么和你的直属上级相处好,那么的重要?

我们看了《孙子兵法》的第十篇——地形篇,就很容易理解了。

“地形篇”的内容,归结起来就是“六六大顺”:

“六地”: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六种情况,不把握这些基本功打仗是危险的;

“六兵”:带兵有走、弛、陷、崩、乱、北六种情况,不知道这个打仗就一定会失败;

“大”:当你对战局的判断有必胜的把握,就要一切以大局为重,为将者要放弃功过评判,以保家卫国、战胜敌人为第一优先级;

“顺”:为了让士兵顺从自己的意愿,为将的在平日对士兵要爱的付出和铁的管理并重,这样上战场对敌我士兵的战斗力了解指掌,才能很好的克敌制胜。

正所谓商场如战场,你的上级作为公司大老板战略目标的具体执行者,不仅仅在业务上要承接“六地”一样的基础工作,他还要很好的带领团队:

他要是管的太松了,下属们就会变成怎么也叫不动的“弛兵”;自己太猛了,什么事都自己上,而下属没有成长变成了“陷”也不行;

如果上级管的不好,底下人不听话,很容易就“崩”了;而如果不好好管的话,整个团队就变成了“乱”的;

不仅如此,你的上级作为管理中层,平日里一方面要拿着KPI不停的问责你干的好不好,另一方面还要从生活上对你嘘寒问暖的以示友好。

其实你的“老板”的工作也是技术和艺术并重的存在,并且处在他的位置上,管理艺术的要求远高于工作本身的技术!

遗憾的是,能像《孙子兵法》要求做到的领导真是太少了,职场上通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更好的也去掌握艺术的那一头:作为尚未成长为管理层的员工,除了自己最为熟悉的技术提升,学会和领导相处的艺术,就变得尤为重要!

现实中,很多人在职场抱怨不断、离职后怨恨不休的原因,恰恰是处理不好和直属上级的关系。

永远记得,在这家公司里生存,除非你确定要离开,否则你的上级就是你的“老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三点毛病不根除,你处理不好和“老板”的关系!

如果我们足够重视和“老板”的相处,有几点错误认识是我们一定要极力避免的:

误解一:你以为的上下级关系,都是和珅跪舔乾隆?

很多人一说上下级关系,第一反应这不就是“公司政治”、“职场厚黑学”嘛?

所以,相应的他们也会更相信“阴谋论”、“马屁论”等这种“关系论”,这些概念会成为他们对于这种上下级关系处理的代名词。

其实职场里的信息从来不是共享的,关于工作成果做的怎么样,谁应该上谁应该淘汰,谁应该多得谁应该少拿这种事情的决策,从来只会是管理层之间交流,对于一般员工只能是个“黑箱子”。

但如果你一味的认为黑箱子就是暗箱操作,无疑也意味着你对这事没有进一步深入思考的可能,你也就会永远肤浅的去做不就是“因为XX,所以XX”的武断判断。

深入思考的机会,就这样白白被浪费掉了。

误解二:千万别搞错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也有不少基层员工会犯不服从管理,甚至顶撞上级的毛病,还美其名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事实上,这是他对“分配工作”的公平感到不满,对工作要求的产出感到为难,而做出的一种情绪化的反应。

这是年轻员工容易犯的一种极其不职业的毛病,而且无论将来你捅到哪一级的管理层你也说不上理:因为任何管理要生效,最重要是权责体系是正常运作的。

当你以为你只是反对上级的无能或不公的时候,管理层看到的却是你在挑战整个公司的管理制度。

要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说给大老板来听的!

误解三:你以为的“忠言逆耳”,其实就是毒药!

还有不少人以为,我这个人很直接,有什么就说什么,话不好听你也就得听着,这不是有“忠言逆耳”么?

事实上,你会发现身边能这样说话的人,通常是情绪化比较严重的人。他们错把情绪发泄当作是个性,把不会说话当成了真性情。

事实上,哪有什么“忠言逆耳”?

你在电视剧、历史小说看到的“忠言逆耳的好员工”,哪一个下场好了?

作为苏秦和张仪老师的大纵横家鬼谷子就认为,和领导的相处不能忠言逆耳,而要“忠言顺耳”。

如果你真的有很多建设性意见,你希望的结果应该是你的领导接受你的想法,并最终产生积极的结果,而不是你说完就被抹了脖子杀了头。

当诸葛亮听到刘备兵败夷陵的时候,曾经感叹:如果有法正在,就可以说服刘备不打这仗了。

可见,孔明知道自己和领导相处的艺术不如法正,所以有些话都只能不说,以求自保。

而那些有事没事就顶撞领导的“率性”员工,真的是有很多建设性意见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向海底捞的服务员一样,去和你的老板相处!

其实,我们也得替员工说一句公道话,和领导相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很多领导确实很不好相处,比如有的人不像别的讲究的领导会先说点好听的再谈问题,而是上来就一顿劈头盖脸的痛骂,而且他根本不听你说话,还总在人群面前毫不留情面的进行批评;

有的领导自己本身业务不熟练,根本对你形成不了指导作用,而屁股决定脑袋,他还得给你提些无关紧要的意见,无形中工作多卡了一关;

有的领导则是自己刚升管理层不久,和人相处经验不足,让你根本产生不了敬佩和可以从他身上学习的感觉。

但是,他的领导之所以提升他上来,自然有你还看不到的闪亮的地方。

在这样的情况下,聪明的员工通常是能做好以下三点的:

一、不把“老板”当成天,而当作是你的客户。

你的老板是你的上级,是他决定了你KPI的结果,是他决定了你职业升迁的可能,是他全部或部分决定了你的薪酬水平,当然,这不意味着你要顶礼膜拜,把他像天一样贡着。

把他当作你的客户,无疑才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领先的企业,都会把用户第一当作企业的第一价值观,那是因为用户才是养活企业的衣食父母,才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

而作为员工,把上级当成客户,就是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服务者的心态,要以“客户”的需求、感受和体验为先。那么自然也就不会有不重视,或者得罪你的“客户”的事情了。

二、不把“老板”当成天,而当作是你的资源。

对于尚未进入管理层的员工来说,自己能调动的公司资源极其有限,但工作岗位里需要提升和配合的地方常常是很多的。

这个时候,至少有两点可以让你的“老板”变成你的金矿:

一是在你工作里反复思考还不理解的要点可以请教上级,让他给你点拔一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因为绝大多数时候,你的领导都是从你或相似的岗位晋升来的,他对这个事情的本质认识更为深刻,经验更为丰富,判断对的概率也更高,和他学习能让你形成“顿悟”式成长;

第二,当你的工作需要跨部门配合,但对接人不是很买账的时候,让你的领导替你出面摆平,则是非常的有效和直接。

千万不要因为对方的拒绝而当作是这件事情的终点,因为这样你就成为了事情没能完成的原因。相反地,让你的领导在这样的时候介入,也是他职责理应发挥作用的地方。

三、不把“老板”当成天,而当作是你的朋友。

最后,平日里要试着把上级当作朋友。

这并不是要嘻嘻哈哈的不给予尊重,而是像朋友一样的了解他的生活方式和可能的工作状态。

其实你的上级也是平凡人,他也有自己的家庭、圈层、生活习惯和爱好,了解了他非工作的那一面,对于你和他相处,以及更全面的认识这个人,非常有必要。

或许有人会说,说了这么多,你这不还是让我跪舔“老板”啊!

那我的尊严呢?我的骄傲呢?我的梦想呢?

从策略上讲,《孙子兵法》强调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既然你是一般员工,自然就要有服务领导的意识;哪怕你有当将军的野心,前提也是你不该是一个因为不合格而被剔除出队伍的士兵。

同时,真正在乎尊严和骄傲的人,自然也不会忽视别人的尊严和骄傲,也会知道尊严和骄傲不来自于用情绪决策的幼稚,而是来自于你的价值产出和工作贡献。

海底捞的服务员眼灵手巧,常常为了让你吃好一段饭而忙的不亦乐乎。

那么,你会看不起她们吗?

那些常常把自己的感受摆在第一位的人,才会时不时的觉得自己被针对了,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实,如果你能正确的服务好你的老板,你的价值也得到了放大,意识得到了提升,眼界也被打开了。

而那些不重视和“老板”相处,总把自己的情绪看作高于一切的员工,注定是要在职场里挣扎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