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西西妈看新闻,说国外一个小学毕业生想要买部自己的手机,他的妈妈就写了超级长的一份“手机使用合同“,让他遵循规则,这里面有很多条款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遇到网络暴力该怎么办,比如如何正确发表言论,比如不能把手机带进睡觉房间,这些连大人都有借鉴意义呢,所以西西妈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下这份”手机使用合同“。

这个妈妈名叫Mel Watts,

刚小学毕业的儿子向她要求配个手机,

这位妈妈给他写了一份

包含17条规定的“手机使用合同”,

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称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妈妈表示,

自己将这份合同发到网上

也是想帮助迷茫的父母们做决定:

“说实话我不认为家长应该过早给孩子提供手机,但我不想做那种非常死板的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还补充道,

这一切的决定

还和自己的童年经历有关:

“我父母一直都不让我使用手机,所以我成长过程中总觉得被同学们孤立,那种感受非常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不让孩子太早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一般就怕他视力会受影响,或者怕他们沉迷其中。对于前者来说,我们需要规定好使用时间,对于后者,我们要找出他们依赖手机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社交型依赖。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游戏型依赖。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娱乐型依赖。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孩子对电子产品的好奇心,我们应该可以理解,谁不是小时候趁爸妈出门的时候偷看会儿电视啊,而且电子产品并不是洪水猛兽,只要正确引导,还是能够让孩子有所收获的。

规定使用时间

首先,要给孩子树立一个玩手机的时间观。

小孩子玩耍起来很容易忘记时间,特别是现在的手机有各种各样的娱乐APP,很容易导致孩子沉迷其中,这时就需要父母给孩子设定每天玩手机的时间。

一般来说,孩子每次玩手机不能超过20分钟,一天只能玩2次。

可能孩子对20分钟没有概念,父母可以告诉孩子:

宝贝,你每次只能看一集动画片,每天只许看两集,如果今天你看了三集,那么明天就只能看一集。

这个时间观很重要,孩子如果在脑海里形成初步的时间观点,他就会知道在什么点应该做什么事,也会在初步对“约束”有概念,对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帮助。

建立奖惩制度

规定了使用时间后,父母还可以给孩子建立一个奖惩制度。

比如,如果孩子今天按时归还手机,没有哭闹,那么下次给宝宝一些小奖励,比如说允许TA去超市选一样自己喜欢的零食,这个办法也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时间观。

有奖就有罚,就像前面说的,如果孩子今天的使用时间超过了规定时间跟次数,那么父母就可以依次往后类推,减少隔天的使用时间。

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如果我不遵守这个规定,那么我以后就没有手机玩了。

奖惩制度跟规定使用时间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一个“规矩”的意识,给孩子一种边界感,如果在规律的边缘试探,就会被惩罚。

这种边界感跟规律意识的树立其实对孩子自身很有帮助,现在有不少未成年人犯下违法行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这种规矩意识。

父母以身作则

教育孩子最怕的就是父母说一套做一套,有些父母一边说着“再玩手机就揍你”,一边坐在沙发上兴致勃勃地玩手机,这样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你们都在玩凭什么我不能玩?”

小孩子最开始并不知道手机是什么,TA们会很好奇,为什么爸爸妈妈拿着一个东西划来划去,天天捧着,一会儿笑一会儿哭。

于是孩子会闹着要手机玩,有样学样,东点点西划划,再加上小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很快他们就会发现手机的乐趣,慢慢被手机所吸引。

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如果教育孩子不玩手机,那么父母就一定不能经常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不妨带着孩子多出去走走,跟孩子一起亲子阅读,这才是防止孩子沉迷手机最好的办法。

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

现在的孩子还是以独生子女居多,没人陪他们玩是孩子沉迷手机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这个时候就很考验父母了,如何挖空心思带孩子,给孩子找乐趣。

相信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小朋友们不会沉迷于手机,而是把它当做一个工具,可以独立地用好它。

西西妈:一枚80后不安分媒体人,有一个四岁女宝,爱幻想、爱自由、爱折腾、爱分享、爱唠叨,愿陪你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