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抗匈奴

阿提拉把矛头转向西罗马后,按理说攻击目标应该在拉文纳,这里是西罗马皇帝的家庭住址,失去匈奴这张王牌的埃提乌斯也只能回意大利救驾,这样西罗马帝国从高卢撤出,不管战况如何,帝国的股价再次腰斩已经板上钉钉。然而阿提拉选择的战场并不是意大利,而是高卢,原因真的令所有人无语,起因是日耳曼法兰克部族的大酋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别求助罗马和匈奴,就是这么一个芝麻大的理由,阿提拉选择去高卢战场。得知消息后,西罗马皇帝如释重负,大元帅埃提乌斯也可以强硬起来,他终于有机会摆脱匈奴狗腿子这个称号了,而且在高卢大地上,到处都是被匈奴人赶出家园的日耳曼人,这次仇人又来高卢强拆他们的新基地,这不得不让他们含着眼泪回忆当年的辛酸史。阿提拉的脑残决定让罗马帝国和日耳曼人团结到了一起,联盟和部落又可以欢乐的打燃烧军团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451年4月初,瘟神阿提拉带着手底下的匈奴铁骑进入高卢,他的士兵人数大约在3万,当他们与法兰克人会合到一起后,人数大约10万左右,但是要知道他是阿提拉,光是“上帝之鞭”的名号就能吓哭对方阵中的大头兵。匈奴进入高卢后兵分三路,基本上所到之处又是三光政策,埃提乌斯不得不做点事情了,他联合起了所有日耳曼部落,之前还在互掐的部落大酋长们都松开了手,于是,反阿提拉联军就这么出现了。阿提拉进入高卢后就水土不服,围攻奥尔良两个月不下,当得知埃提乌斯正在赶来烧他的屁股,只好放弃围攻往后撤退,就这样,双方在当时被称为“坎帕尼亚 Compania”,现在被称为“香槟 Champagne”的平原上相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隆会战

这一年的6月24日,著名的沙隆会战打响,大半个欧洲民族开始了这场载入史册的表演。阿提拉也没料到之前一个个软脚虾,软柿子,鱼腩会把他逼的那么惨,是时候发挥下自己真正的实力了。这场会战非常复古,简直就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无数次平原站的翻版,埃提乌斯拿出发霉了的《西庇阿兵法》,决定采用两翼包抄的战术,乍一看想法非常好,但是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回事情。罗马的士兵素质早已堕落到原始社会,阿提拉笃悠悠的看着埃提乌斯布阵,等到下午三点,战斗终于打响。双方接触10分钟后,一切又恢复到打群架模式,但是罗马右翼的西哥特人开启暴走模式,甚至连他们的大酋长也命丧当场,埃提乌斯这边还算鸡贼,或许这就是罗马版本的田忌赛马,他坐镇左翼避开对面阿提拉中路的匈奴骑兵,就这样,罗马中路被打爆,但是匈奴这边两翼被彻底消灭,比分是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口袋阵就在兵荒马乱中形成,阿提拉就算再能打,也经不起三面夹击,在被完全的压制后,他沮丧的逃回了大营,这一刻他甚至有了轻生的想法。埃提乌斯本有机会提前让阿提拉在历史中消失,西哥特人因为大酋长的死变得兴奋异常,特别是酋长的儿子发誓当晚就要杀光匈奴人。可惜大元帅这时候倒是变得非常的冷静,他善意的提醒这个新酋长,你家老头子可不止你一个儿子,新酋长被一语点醒梦中人,带着底下的士兵回自己地盘去了。没人知道为啥埃提乌斯要放走阿提拉,就像司马懿中空城计有很多种解读,可事实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阿提拉败北了。所有人都以为他会消停,但第二年他就进犯意大利,理由还很浪漫,他要解救自己的未婚妻霍诺丽娅公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军意大利

惨剧上演了,意大利北部所有城市被匈奴人的铁蹄蹂躏,绝大部分城市是城里的居民主动开城投降的。在帝国末期,指望顽强抵抗再等到王师救援已经是神话故事,阿提拉也用着自己一贯的伎俩来鞭打西罗马王室,那就是恐怖主义,也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大量的居民逃亡到山里,沼泽里,威尼斯就是这么诞生的。1500年后的今天,威尼斯被认为是最有特色的城市,甚至没有之一,在当时那片地区就是沼泽地,第一批难民都是在神的旨意下为躲避匈奴人而来,在这个种种不适宜生存的条件下保全了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提拉在意大利暴虐的行径传遍了整个帝国上下,大元帅埃提乌斯选择按兵不动,如果就这么谴责这位帝国保镖就有那么一点点冤枉他了,在高卢的蛮族对意大利没有兴趣,所以他如果贸然营救本土基本上的结果是高卢和意大利两开花,是头被打得开花。万般无奈下,罗马只能靠自己了,两位元老院加罗马大主教三人去见阿提拉,过程意外的简单,就是老大你要多少钱才能不打我了?阿提拉不知道收了多少好处,非常诚信的退到了多瑙河之后。这里阿提拉一反常态也是有理由的,1.他在北边的无道杀戮导致瘟疫蔓延,再强军队碰到疾病也只能认输,2.埃提乌斯和东罗马都针对匈奴人老巢发动攻击,3.阿提拉的身体和精神此时已经接近死亡状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提拉之死

有了这样的结果,宣传故事就很容易写了,基督教有意散布大主教利奥为了国家开启了唐僧模式,受到感化的阿提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饱含忏悔的眼泪离开了意大利,当然这个版本的故事是不会提到遣散费的。基督教因为这场国难更加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主教也在此时被称为罗马教皇,至今在梵蒂冈的“拉斐尔画室”还能看到利奥一世把阿提拉说的痛改前非的壁画。基督教完美甩锅,当然也有背锅侠,那就是应该守卫国门的瓦中正皇帝和埃学良元帅,所有人对他们两个的眼光都如同看懦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453年,阿提拉在一次宴会上大量吐血而亡,他的葬礼非常壮观,旗下的所有日耳曼蛮族族长都参加了葬礼,埋葬方式也是原始部落的殉葬。失去了领头羊,匈奴也开始四分五裂,别管单兵作战如何强,只要不能团结一致败亡的速度如同雪崩,匈奴人在阿提拉的领导下称雄欧洲不满10年,也再也没有崛起过。得到消息欢欣鼓舞的不止罗马人,还有在高卢全境的蛮族,没有匈奴人撑腰(埃提乌斯之前与匈奴的关系),罗马帝国就再也不值得害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餐:匈奴和罗马的关系一直是争议话题,版本是这样的,大汉吊打匈奴,匈奴吊打日耳曼,日耳曼吊打罗马,所以罗马在大汉面前如同婴儿一般无力。我也好希望这个世界上的道理都如同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这样很多问题也就没有争议了。坚信上述观点的可以再去刷几遍《战狼》系列,这样会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对此抱有怀疑的也不用纠结,玩一把即时战略再反过来思考下,我们目前看到的版本无非是上帝玩的无数把游戏中的一个结局,而这个结局的某一瞬间恰巧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所以有争议也再正常不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匈奴人在欧洲历史上称雄的时间勉强来说也就是阿提拉的10年,完整了解故事背景后就会发现,阿提拉被称为“上帝之鞭”,拿着这条鞭子的人不是上帝,而正是大元帅埃提乌斯。埃提乌斯是西罗马帝国末期最重要的人物,他出生并不高贵,但巧妙的利用各方势力让自己的势力发展,如果不是...(下一章的内容),阿提拉虽然名气最响,但他的行为始终没有超出埃提乌斯的想象力,如果不是基督教原因(日常黑木匠),阿提拉的名气怎么说也是排在几个日耳曼系的酋长之后。举个不是怎么恰当的例子,匈奴好比一个在小时候校园里欺负过我们的小流氓,长大后我们心里的伤疤还没好,但是再看看这个小流氓现在混成什么样了?也就一笑而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