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伍声大婚,是这些天来很是火热的一个话题。校长伴郎,劳斯莱斯,手捧红包,豪华阵容给这场婚宴引来无数目光。这是多少人心心念念的场景, 走在恋爱的道路上期待着有朝一日可以修成正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想中的婚姻,是感情、性和婚姻的统一。但是太过理想化的生活难以落地成为现实,与张爱玲“不爱是一生的遗憾,爱是一生的磨难”这样普遍流行的“婚为情墓”的婚恋价值观一拍即合。加上身处这个被生活裹挟而前、经济压力大的现实社会中,产生18年结婚率又创新低的这让人不得不正视的社会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为什么需要婚姻?结婚,说白了,就是为了拒绝双方接受其他人,不允许把爱和感情再投给第三人,是困住两人的牢笼,既是对已有爱情的保护也是在限制恋爱自由,保护双方对感情的投资(既是时间,感情,也有金钱)。婚姻在提供二人空间的同时,一方面是限制各方的恋爱自由,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此拉近距离,披着婚纱继续走在恋爱的道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婚姻是维系男女双方感情投资保障,同时也限缩了两人的空间,拘束双方而必须忠于对方。由此婚姻也成为了一只握紧的拳头,紧握对方在手心,同时隔离开双方的自由。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说的一句话很应景,“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样的矛盾状态。而受西方自由观念的冲击,更是加剧了“城里人想出去”的这一现状,离婚率上升的同时,也造就“城外人想进而不进”的踌躇与三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姻是人伦之本,中国古代一直讲,一切文化人伦都从婚姻开始。为何婚姻会成为人伦之本?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其基本目的一为生存,二为繁衍。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从魏斯曼提出的“种质的延续性”学说到为道金斯所提倡的“基因这个不朽的螺旋圈的自私性”,都在为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作出自己的解释。古代延续后代的婚姻价值观与今日有何不同,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这是本文试图去解决的问题。

生存和繁衍作为生物界的两大基调,生物的繁衍更是遵循着某种规律,在某一特定的时期进行。而我们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差异在于,在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产生了为大众所接受的,并且遵循的一种社会规范。追溯至原始社会,在婚姻制度并未产生的时候,婚姻的事实便已存在。在没有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处于一种战争状态之下,为生存而相互竞争。通过不断的试错,产生了男女的结合的婚配办法,以便让基因获得最大的生存下去的机会扩大,也提升了彼此的生存竞争力。经过时间的检验和修正,最终产生了延绵古今的婚姻制度。而为众人熟悉的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氓》,书写的便是先秦时代卫地的婚姻制度。婚姻制度成为联系个人和国家之间的润滑剂,使个体与个体结合形成家庭,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联系起其背后两个的家族,一个个的家族则是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而存在。

儒家经典《礼记》曾言“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一语道破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存在目的。婚姻注重家庭利益,双方当事人基于婚姻产生的关系服务于家庭利益,个人的主观意志在婚姻面前并未得到足够的尊重。而这正与我们现今的社会价值观和现实相悖——

结合我国当今社会现实,可以看到,个人的主观意志为社会为法律尊重,哪怕是我国的刑法也对被告人的犯罪的主观心态有所较量,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尽管国家近几年逐渐放开计划生育,推行二孩政策,但是在年轻人这一年龄阶层中,生孩子的意愿仍呈下降趋势。不仅仅是中国,更是在欧美国家也是如此。膨胀的人口以及竞争的加剧,哪怕是社会生活较往昔已有很大的改善,新一代的年轻人的价值观念与上一代有很大的不同,个人的发展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过年回家,家里人问的往往是最近的生活、经济状况如何,而非七大姑八大姨的连环催婚轰炸,对个人的意愿给予充分的思量与尊重。这样细微之处的转变,同样使得我们社会的价值天平往个人有所倾斜。

从人的自我发现的角度来看,借助时、空的形式,将自我割裂为二,也即“表面的自我”与“深层的自我”。古代将“忠孝仁义礼智信”作为立身之本,而忠孝更是最为基本的价值观念,绵延数千年。同时也弱化个人的意志的作用,失落了深层的自我,真正的个人意志成为外界的牵线木偶,所以古人不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婚姻,顺父母之意,依媒妁之言。所以象征着婚恋自由的《西厢记》在那时候成为了禁书,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而自五四运动而来,人们的思想被解放,省查深层的自我,为自己而生活。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等自由观念在时代的演进种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男女的婚姻逐步逐步地从两大家庭里剥离出来。

人作为一种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的生物。基于人类自身的自然性质,其要生存繁衍,所以两性结合,繁衍后代,形成稳定的婚姻关系。但基于社会性质,依赖社会谋求发展。婚姻在当今多种因素的合力下,性质和意义也跟着时代产生了改变。生活不是一个机械的、惰性的东西,它带有着不断创新、不断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重塑我们的价值观,让我们更加注重主体的意志性,更加关注我们个体的发展。在生活压力大的今天,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样的价值观念。逐渐开放的自由恋爱与婚姻自由,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化的“爱情婚姻”观念,同样对待理想婚姻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单身的自由与婚后的限制,使那些即将迈入婚姻殿堂的男男女女不得不再三思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生很长,我们需要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去选择自己的另一半,也要有足够的勇气去迈出前进的一步。面对婚姻,我们需要以更冷静、更理性的眼光,去看待恋爱、婚姻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