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意之城,江南雅集

屋顶之上,是生活的理想;屋顶之下,是理想的生活。

所谓生活的理想,可能是星空灿烂、鸟群高飞、山河永恒以及万物生长。

所谓理想的生活,无非是家人和睦、安居乐业、良田美舍等等美好连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正是在唐诗宋词的中国古典之美感召下,又一场精心准备的《绿城微观印象展》准备带我们“还乡”,也准备让我们以“绿”之名看见万物生长。

3月30日,奔涌向东的钱塘江之畔,G20杭州峰会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以“万物共生 连接美好”为主题,绿城即将举办“2019绿城中国生活开发者大会”。

进入会场之前,你必先穿越一个“纸香墨飞词赋满江”的诗词书法矩阵——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说诗歌离你太远,哪一个中国人背不出几句唐诗宋词呢?置身其中,你会发现原来这些中国意象就是你的中国记忆,这些中国汉字就是你的中国审美。

来自全国二十座城市的1600余位嘉宾都被邀请来到杭州,而许多年之后他们都必将记得这个场景,因为它其实不是枯燥乏味的大会,而是一场春意盎然的江南雅集,其源头可以上溯至1600多年前的绍兴兰亭。

对了,现场还有读书人梁文道为你解读绿城这部大书的《二十四章》。

2、绿城建筑,大地诗篇

字斟句酌,笔底风雷,从来都是中国文字的神奇与魔性。

明察秋毫,无微不至,从来都是绿城产品的讲究与极致。

由这样的线索出发,当你从那些垂挂下来的唐诗宋词中走出,你将迎头撞见那些出自绿城建筑的“洞门、穹顶、花窗、飞檐、戗角、拼花、曲径、水珐、长廊”等等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的,所有这些元素就是绿城要在大地上写下的诗篇。不如此建造房子,怎敢匹配那些美好的中国文字?不如此营造生活,怎敢匹配那些美好的中国意境?不如此创造美学,怎敢匹配那些美好的中国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大会开篇之作《绿城微观印象展》的初心,绿城带着敬畏小心翼翼地捧出了自己的作业,继续采用与“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展类似的高科技呈现形式,结合“相似性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多维度解密绿城建筑之美,全方位呈现绿城创造美好生活的核心能力。

一直以来,绿城意图寻回中国人“失落的优雅”——院落自然天人合一,建筑色调舍艳求素,家居社区弃闹取静,人文意韵曲径通幽。不论中式宅院的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还是法式合院的雕花廊柱、水钵壁泉,乃至新一代高层的大气均衡与中国气派,给予我们的都是心灵的慰藉和情感的回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家灯火,总有一盏在等着你归来。

3、中国屋顶,决定瞬间

今天的中国城市,几乎不敢让人俯瞰它的屋顶。

姜文在他的电影里不停怀念那个屋顶上的中国: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像一只猫一样在屋顶上游走,从太阳升起到夕阳落下;在《太阳照常升起》里,疯妈在屋顶上念诗、回忆、呼唤那个照亮她生命的人;在《邪不压正》里,李天然和关巧红在屋顶上邂逅、交心再分别,复仇也在屋顶完成了一半……

在姜文的电影里,屋顶与地面,是两个平行世界,人走在屋顶之上,可以挣脱平庸日常,纵情天马行空,甚至是变成另外一个自己。

为了让大家看见中国,姜文大手笔地在云南找了一块地,生生搭出了四万平米的屋顶,每拍完一场飞檐走壁的戏,瓦片都会碎裂一地,又得重新整理搭建。对于电影,对于屋顶,对于美好再现,姜文就是这么执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大家看见中国,绿城大手笔地把屋顶搬到了生活开发者大会现场,却别具匠心地只让屋顶刚刚露出地面,又把绝美的四季风景与绿城建筑投影其上。对于建筑,对于屋顶,对于美好未来,绿城也是这么执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不可思议的视觉奇观,正是把屋檐下的理想生活晾晒在屋顶上,绿城要给你一个“决定性瞬间”,让你用这样三句诗去反省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视角——

我们总是习惯仰望星空,却忽略了脚下的大地,才是离我们最近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