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时,在德国的一座战俘营里。先后关押过上千名盟军的“问题”战俘。这些战俘都有过越狱记录,为了防止他们越狱,德国人把他们关押到了这里。因为这座战俘营的地势险要,基本没办法成功越狱。但战俘们总有自己的办法,比如建造一架飞机。准确来说,是一架滑翔机,战俘中有一名毕业于剑桥的工程师。他利用手头的资源制造一架滑翔机。滑翔机的控制线是旧电线做的,机翼是用他们平时睡觉的床单做成的。而且更让德国人哭笑不得的是,战俘们制造滑翔机的技术来源于战俘营的图书馆内的一本藏书《如何制造飞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不是所有人的越狱都是如此惊心动魄。绝大多数人会选择一种相对比较低调的越狱方式,比如挖地道。要说这件事,被称为“鼹鼠”的约翰·范西最有发言权。它因为越狱被转移过四处战俘营,先后挖过8条地道。帮助数十位战友成功越狱,但他本人似乎一直运气不济。他被德国人称为“最坚定的逃跑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逃出战俘营最重要的还是靠脑子,其次还有一点点运气。比如二战期间的美国老兵列斯特.坦尼,他被日军俘虏后也曾试着越狱,而且成功了。他想的办法就是表现好,然后帮日本人去战俘营外面的河流中打水。然后躲在附近等粗心的日本人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打水的战俘有几十个,他祈祷没有日本人会记得他。就算日本人找到他,他也可以说自己拉肚子,如果在水源附近解决肯定会污染水源。最终他成功逃脱了战俘营,当然,倒霉的是他在不久后的将来又被俘虏。这次日本人把他送回日本国内的煤矿干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