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先哲,为着揭开这个世界的面纱,思索着,探寻着。而你,我,我们,这一刻,同时注视着这片浩瀚的星空,怀带着不一样的心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在这里停一停。停下轻嗅着路旁野花的芬芳,让做着布朗运动的花粉微粒带我融入这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籁俱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抬起头,仰望深邃的星空。舍去来时的情绪,用我们所有的知觉,和想象,去触摸“这所有的一切”。陪我一起穿越,走过这极简的宇宙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没有爱迪生,星晴的夜晚该有多么美丽?远离繁华城市的夜光霓虹,偏居一隅之地,凭栏而立。入神地望着上帝在蓝紫色的画布上的泼墨之作,壮丽而神秘的宇宙割离时空仿佛回到孩童时候。凝聚起涣散的目光,从刚刚的痴迷中回过神来,再一次抬起谦逊的视线,以一个孩子的目光注视这神秘的宇宙。时间回溯到2016年7月6日23时03分,在我目力可及的地方,一颗小小的流星划过,尾部绚丽的火光惊艳了我的眼眸,光亮细微却刺破了真实世界的面纱。出神地怔怔望着,心湖荡起涟漪。流星的记忆涌入灵魂,回溯流星划过的轨迹,开始感受这宇宙的美丽。

假使流星有日记——

银河系——三千亿恒星组建的繁华都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片漆黑而真空的地带,动量守恒定律的都完美的体现,我不知疲倦地在宇宙中流浪。银河系,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星系。三千亿颗恒星发光发热在漆黑的宇宙中拼接成一个螺旋圆盘,在强大的引力作用下,三千亿恒星就像是这座城市的臣民,俯首围绕着银河系中央的“王座”转动着。而我即将进入的太阳系,是太阳这位藩王的所分封的领地。

太阳——炙热的等离子光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宙无垠,行走在广阔无尽的黑暗时空,大如银河系,遍布3000亿颗恒星,也难见生命,更别说文明。偶然间,穿过奥尔特云的边际,进入太阳系的领地,看到这颗喷吐着火舌的巨大星体。这颗星体的内部正发生着热核聚变反应,压倒一切的引力将一切物质挤压向核心,失去所有电子的原子们相遇融合形成更大的原子核,丧失的质量通过能量的形式,释放出巨量的光和粒子。在这股源源不绝的向外扩张的能量与不断向内压缩的引力达到完美的平衡状态。这些粒子(电子、离子、原子核),组成了一个名为太阳的炽热混合物,持续地发散着光芒。地球很荣幸地存在于这样一个平衡状态的恒星边上,能够诞生生命,产生文明,这本就是一件既伟大又美好的事情。在这期间太阳一直在衰老,将在50亿年以后,在很远很远的未来,像我终将面对的结局一样,成为新世界的种子。

地球——蔚蓝色的母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银河系这个螺旋圆盘的边缘处的蔚蓝色的星球,成为我这一旅途的目的地。为什么选择这里?是引力!地球的引力牵引着我。而我就像是飞蛾扑火一样,加速扑向地球的怀抱,在与大气层的不断的摩擦中,我化作了这片生机勃勃的世界的一部分。奔袭千百万光年,阅览数之不尽的星球美景,最终还是毫不犹豫拥向这颗美丽星球——地球。

黑洞——人类正努力还原的宇宙天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以后,跟随着科技的脚步,不断地触摸着认知的界限。而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全世界的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揭开黑洞面纱的历史性事件上。

拍摄的是哪个黑洞?怎么发现的这个黑洞?如何拍摄黑洞的照片?拍摄的意义在哪里?四个问题始终盘旋不去。

古希腊时代的人类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星体围绕着地球旋转。然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哥白尼等人支持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以上两种学说也为后来不断进步的科学所推翻。我自远方而来,知晓宇宙的无垠,我也知道我对这一广阔空间的认识仍旧是所知甚少,承认自己的无知。但当我在这绝美星系的外延飞过时,感受到一股极为强大的引力,使我不容抗拒,改变了航道,进入了太阳系。我可以推断出,银河系的中心,必然有着不同寻常之处。

而这,也为睿智的科学家们发现了——在人类所知晓的宇宙中运动最快的天体S2的运行轨迹中,找到了这位银河系中心的“君王”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家们通过计算,找到S2惊人转速的不寻常的一面的原因,推测在轨道中心应有一个质量极大的星体,但是没有找到。科学家对此给予了一个惊人的推测——这里应有一个质量惊人的黑洞,科学家们称其为人马座A星。

尽管知道那里存在一个黑洞,但由于黑洞是一个使任何东西,甚至是我们已知运动速度最快的光线都不能逃脱其引力控制的区域,平常手段难以进行拍摄。更别说处于银河系边缘地带的地球去拍摄银河系中心的超级黑洞,隔着数百亿光年,就像是从地面肉眼观测太阳表面置放的一粒沙子,甚至更夸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黑洞拍照的原理是:黑洞本身不可见,但借助围绕黑洞周边的吸积盘效应就可能被观测到——质量被转化为人类所知的两种能量最高的光线:X光和伽马射线。观测这些黑洞吞吐的物质来推测其位置及大小。但是,如果像平常的拍照一样就可以将黑洞完整地拍摄下来,至少现在的技术尚未达到那种程度或者说不值得为了拍摄一张照片,而建造一座与地球一般大小的望远镜。于是科学家们集思广益找到了替代的办法——全球六地合作,就像是KTV里的旋转的球形迪斯科灯,通过望远镜收集有限的的黑洞吸收物质而释放出来的特殊光线。在散乱而充满干扰的数据中,还原最可能的黑洞图片。

也正是通过这一技术手段,还原出了最具有可能性的黑洞图片。拍摄下这张照片的意义,一方面是对当下科学技术的一种肯定;另一方面,黑洞领域的突破对基础物理和引力波的研究都有深远影响。

嘿!黑洞,我看见你了,你知道么。

多少人喜极而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旅途到这里就终止了,镶满闪亮的繁星的紫黑色的天空,眼眸流转,灵动而神秘。仰首可见,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