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可以替代房市,股市需要替代房市,股市必须替代房市!美股动辄数十年的大牛市,不仅诞生了苹果、谷歌等引领世界前沿的伟大公司,更是让投资者长期分享了国家的经济增长收益,从而使整个国家也更加繁荣富强;可见,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股市利国利民,中国需要一轮长期向好的超级大牛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革开放40年来,支撑中国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主要是基建和房地产,不论从哪个角度衡量,尤其是房地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多年来持续快速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但其历史使命已经基本结束,随着中国经济稳坐全球第二把交椅,再靠发展基建和房地产显然已经不行了。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国家从贫穷到富裕的过程是基建和房地产为王的时代,而国家从富裕到富强是科技创新为王的时代,中国正在由富裕走向富强,由大国走向强国,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房住不炒、将发展资本市场提升为国家战略等官方声音,明确显示房市与股市的政策定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在4月19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官方对楼市和股市的表述变化愈加明显,“房子是用来住的”和“股市要健康发展的”用词区别,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高层的定调,代表国家意志,更是未来方向;可以说持续了近30年的炒房时代结束了,炒股时代来临了。

长期稳定的大牛市对国家发展的好处,其实我们的管理层早就心中有数了,早在2013年开始,市场所说的克强经济学就已经把国家大牛市和实施注册制并建立活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作为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同等重要的战略同步推进。这就是之前出现的2015年大牛市及创业板的爆炒。但后来因清理场外配资等种种原因,牛市突然被政策叫停,之后被所谓的外部资本做空导致股灾。之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仍依赖“基建+房地产”的凯恩斯老路,却发现越来越面临实体经济产业困难、房地产泡沫加大、地方债务失控,以及中美贸易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多重挑战。凯恩斯理论是经过实践验证过的,短期对经济的刺激十分有效,但不宜长期使用,否则接下来的就是明斯基时刻了。

长期靠什么?政府高层有识之士越来越意识到中国经济的未来,只能在于科技创新。美国是这样、日本是这样、欧洲是这样、以色列也是这样,无一例外;中国只有对产业进行技术升级、发展科技创新,才能避免泡沫破灭、明斯基时刻及中等收入陷阱,最终成为像美日欧一样的发达经济体。但发展科技是需要钱的,而且需要很多钱,关键是这部分钱的风险很大,银行、尤其是国家的银行资金是不愿意大规模进入这个领域,银行资金仍然钟情于安全而稳定的传统产业或国有企业;因为银行是赚取固定收益的,所以银行一直厌恶风险,从整体贷款流向来看,商业银行的资金都流向了政府部门、央企、国企、房地产低风险的领域,这些领域对国家的整体科技创新可以说基本没有多大的贡献,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国企、央企动辄都是世界一哥了,但我们的科技创新依然落后,所以出现了中兴事件,出现了中美贸易战;如果我们的科技领先,哪有这些事儿。

资本市场与银行体系截然不同,资本市场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功能配置出去的资金,即喜欢科技创新又可以承担风险。因为高风险高收益是科技创新行业的基本特征,所以越是高风险的创新活动,越有可能给资本带来高回报。

全球创新成果出色的发达国家,美国、以色列、欧盟或者日本,没有一个国家不是靠活跃而强大的资本市场支撑其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相比在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格局上中国仍然是以银行为主导,资本市场还非常薄弱,发达经济体银行占比约20-30%、资本市场占比约70-80%;中国目前基本相反,银行配置占到了80%左右,未来必须要资本市场占比上大幅度提高。

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从取消福利分房的1998年开始,随着广义货币供应量十几倍的增长以及一次性给的货币化住房补贴,炒房成为了之前近30年来最赚钱的行当,没有之一。但2018年随着“房住不炒”和“租售同权”等政策的出现,正式宣告了房地产黄金时代的结束。房地产不仅承载了中国经济的支柱,更是承载了庞大的社会资金,当炒房不再赚钱的时候,这些庞大的资金也只有股市可以承载。股市和债市将陆续替代房市,成为下一个社会资金的储蓄罐。

不论是政策要发展股市、还是资金要流向股市,中国的国运就摆在你眼前,相信前30年炒房是最大赢家,后30年炒股也一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