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禅真的“扶不起来”?原来我们一直都错怪他了

导语:三国里最具才智的"官二代"是谁?其实曹丕、孙权都不错,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是曹操本人似乎更看重孙权。那三国里最懦弱的"官二代"又是谁呢,相信大部分都会毫不犹豫地说道:"当然是阿斗呀!"其实这么些年来随着专家的研究深入才发现我们大家都冤枉刘禅了,虽然比其父亲刘备他确实差了不少,但也绝不是人们口中"扶不起来的阿斗"那样儒弱无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禅17岁即位,而在此之前,他既没有从军建立战功,也没有在蜀汉朝廷中担任过大员,一切经验都无的他选择了信任诸葛亮,将希望都压在了父亲给自己留的这位辅政大臣身上,他不是不知道当年霍光的故事,只是一来他没有办法,二来他也有一定的识人眼光,所以他认定诸葛亮是一个忠心之人,是绝不会背叛当年的盟誓的,结果在他的强力辅佐之下,刘禅顺利度过前十年,诸葛亮死后,28岁的他正是年轻气盛,开始执掌朝政。

很多人都诟病刘禅宠幸黄皓导致亡国,首先蜀国国力最弱,而曹魏的国力一天天地在增强,是早晚要吞并它的,蜀汉的亡国其实是三国势力失衡的必然结果。再者,任用宦官是汉代皇帝为了巩固权力的常规手段,是从汉武帝时期就开始的,只有让宦官充当自己的利益代表,才能从外戚和大臣手中分割权力,刘禅根基薄弱,权力一直被大臣掌控,他此举实则是在平衡蜀汉朝廷权力的分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刘禅也不是人们常常认为的那么没有主见,相反他是一个定力很强的人。前十年,他坚持信任诸葛亮,支持他连连北伐,面对李严等人的诬告也能清楚辨别。后来他又一直支持姜维,尽管包括诸葛瞻在内的一干大臣都在指责他穷兵黩武,但刘禅还是给他派兵派粮,即使后来姜维在上邽惨败,损失数万人,他依旧不予追究,正因如此,他也换来了姜维的效忠至死。

说刘禅昏庸的或许都忘记了两个人,那就是刘表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刘琦,一个叫刘琮,这两人在三国的表现非常差劲,毫无当年父亲单枪匹马夺得荆州的风范。刘琦是长子,母亲去世的早,自己不受刘表和继母蔡氏的代见,而蔡氏也总想让自己的儿子刘琮能够成为世子,甚至对刘琦动了杀心。刘琦十分害怕,不但不争,还主动放弃了世子位,一路逃到了夏口。赤壁之战之后又被刘备给逐渐架空,刘备以他的名义统领了荆州,而他第二年就病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琮与之相比就更窝囊了,他虽得了世子位继承了荆州,但真正的权力却是被他的舅舅蔡瑁给掌握着,他不过是个傀儡。所以曹操大军开到的时候,他本想抵抗一下,可蔡瑁不支持,自己也没有再争取其他人的支持,只是被一番三言两语的劝说后就真的投降了,最后落了一个不战而降的名声,被世人所看扁。之后他虽被曹操封为了青州刺史,但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将其看管起来了而已,依然是个傀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曹操对刘表两个儿子有过准确评价:"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豚犬耳"。在他看来,人就要像孙权那样无所畏惧,敢于抵抗强敌。刘禅虽然最后也亡了国,但他至少治国40年没有出内乱,以一州之力成功挡住了拥有绝地优势的曹魏40多年。而刘琦连世子位都不敢争,刘琮拥有十万精兵,广阔的九郡之地,却未发一箭就投降了,与刘禅相比真是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