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为【从《唐宋词格律》学倚声填词】系列第九期:词牌《金缕曲》之作法分析与填词技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缕曲》作法分析与填词技巧《金缕曲》格律: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仄平仄。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仄平仄。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领格字。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唐宋词格律》

《金缕曲》所见例作多为豪放之作,因此大多数人就将《金缕曲》强行归作“豪放”一类,但实际上呢,《金缕曲》是仄韵长调中最为多变的一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缕曲》的韵位安排除去上片第四韵与下片第四韵位连韵外,其余韵位皆是三句一叶,数属于起伏波荡较为和谐的。但其中韵脚、句脚之间,又并非平仄交替而是全为仄收,句式又变化繁复,故在韵位的和谐之外,更多了一股劲峭来。

因此,此调便呈现一种大起大落又曲折往复的声容态度,故所适用的情感便非常阔容,可以作节节拔高的激昂壮阔,也可以作大喜大悲的跌宕起伏,又可以写低抑婉转的曲折回复。唯独不可以用一平到底的同种情绪来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缕曲》全词之基调在第一韵,是当头棒喝,抑或是低沉跌宕,抑或是盘旋而高调。皆是看第一韵五言句如何处理。如辛词中起调之“甚矣吾衰矣”为一例;叶梦得“睡起流莺语”为一例;张元干之“梦绕神州路”又为一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韵中是去声作领字,同时三=四-四的句式中的“三字句”又可以看整一韵的“领字句”,故其句式稳而有力,是全篇旋律起伏中作蓄力待发、承上启下之用。初学若不能举重若轻,则可直接收力;若不能兼顾承上启下,则以承上为先,此处四言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如要写低沉之情,则可用对仗提挈连仄带来的急促;如要写情绪之波动,则不对仗为宜。

如辛弃疾例词中的“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借上韵又用刷色荡开一层,是低昂蓄发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刘克庄此手“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即以典故而作收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论是何起调,第二韵皆是为收力处,轻笔处,而其整个收力过程又是以层次性的收束,故三字句处还需稍施重笔。

上片第三韵则是全篇第一个高潮处,得益于第二韵稳足的蓄力,此处则为情绪发张处,要浓墨重彩,尽显落错,值得一提的是,此韵虽作重笔,但七-六言又呈现出一急一换的短暂呼吸,个中三昧,还需要仔细把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片第四韵处(下片第四韵也是如此)则为全篇筋节,正处于第三韵与第五韵两个高潮之中,但此处连叶两韵,句法急促,因此如何于承上启下中再添一股新力,则是难点所在。一则是不可与上下韵关联过密,要自成一层,才复有推波助澜的空间。初学者宁可失其近,不可失其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片第五韵一如第三韵,但注意的是此处是七-八言的句法结构,九言句可作“一 七”的句式,也可以作“三 五”的句式。如用一七句式,则气脉长足,如作三五句式,则情绪沉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第五韵的发张之后,上结便以三-三句作为收结。此也是上片旋律中最后一个鼓点,要有回望上片之意为佳,三三句可对仗,可前轻后重,也可前重后轻,其选择也是看情绪之波动。

《金缕曲》下片和上片句法相似,笔法技巧也相似,但需要注意的有两点:

第一,便是下片是以力道准足的七言句为换头,故下片开头用力要过于上片开头,两头次韵便随之而增减力即可,犹需要注意的是,下片换头也不可一尽全力,尽全力则后文便难以为继。

第二,下片换头处为全词收束,其笔法层次不能与上结一样,如一样则繁赘,需要另开变化,同样,或低沉,或高亢则随情绪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金缕曲》整个曲调每两韵则是一次长短句的交替,一次旋律的起伏,因此,整个情绪的推进便是在这一次次的起伏回旋中完成。故此,这种非常明显的层次变化是我们在填词时尤其需要关注的。

拙作示例参看:

金缕曲丨某事

闹影追灯市。複谁知、嬉声顿散,钺戈挥指。惊走行容成鸟兽,争顾啼街稚子。正歌传、昇平年岁。别自阁楼香绕舞,却恼些、酒洒罗裙毁。翻血色,此和彼。

蝼民薄命轻于纸。比飞红,任他折取,凋零风裡。天意却曾怜芳草,落尽春归伊始。未惜得、两行清泪。戏谑人间非辛苦,总无非、生死重来矣。看枝上,发新蕊。

此词则在层次推进中显低沉徘徊之情金缕曲

旬日嚣尘冷。尚残风、漫招衰草、漫梭空径。叩尽楼窗无人顾,约去斜阳一併。坠暝幕、侵吞光景。顷刻余温将吹熄,更层层、何处高灯耿?唤明月,都不应。

少年争似光华称。却消成,随人面目,顿乖情性。吟啸心期空藏锁。相诉唯从明镜。君笑我、嶙峋瘦影。词笔笙箫还抛躲,纵拾他,倩取谁来听?眠去也,懒吟咏。

此词上片则是渐次发力而高调,下片则又往低回深沉而去。此示例录二词,一并观之,虽然情绪舒张各有不同,但其中都遵循了词律中的“呼吸”式结构。

从《唐宋词格律》学倚声填词(八)丨《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