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甲骨文作文,高考语文仅6分,被四川大学录取却被导师拒绝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从来不缺乏天才。任何人的求学生涯中都会遇到几个学霸。他们要么天赋异禀,一鸣惊人,要么是勤学苦读,终成正果。甚至有一些人在一些冷门的领域曲高和寡,令人分不清楚究竟是天赋太高,还是太过努力。上个世纪曾有这样的一个学生,他进入985大学的方式,就像钱钟书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蛉来自四川绵阳这座美丽的城市,相貌平平,但是在当年着实引起了社会的巨大讨论。他引起社会关注的翘板就是高考。黄蛉从小就是一个对文言文特别着迷的孩子。在其他小孩儿都在玩耍的时候,他却在家里埋头琢磨文言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和所有的高中生一样的即将面临高考的时候,他没有想着普普通通的听天由命。而是在考虑怎么能够在自己人生的这次大转折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于是他想到要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为此,在高考开始前的两个月,他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准备这篇文章。

黄蛉在语文考场上整整花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将这篇文章呈现在试卷上,因此没有时间写其他问题。当阅卷老师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因为跑题和语句不通顺的原因,这篇文章被打了6分,因为只写了作文,所以6分就是他的语文成绩。他当年的高考总成绩是492分,连当年三本的分数都达不到,但是故事不会就这样结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黄蛉这篇费尽心思的作文就要如此悲惨的画上句号了,但是有一个人在网上发现了这篇文章,并且将它拿到一个语言学家那里进行考证。专家看完之后认为黄蛉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语言天才。因此黄蛉被四川大学看中并且将黄蛉招到了四川大学的分部锦城学院,在第二年正式将他招到了四川大学这所985高校。不仅仅如此,学校还重金聘请了著名语言学家何靖教授来教授黄蛉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过了没多久,何老师就得出了黄龄并没有一颗做学问的心这样的结论,认为黄蛉很浮躁,静不下心。然后拒绝再为黄蛉讲课,并且向学校提出了辞职。从此以后,这位当初不断刷新大家期望值的语言天才就此消失,仿佛一颗滑落的星星杳无音讯,也如同混入大海的小河,泯然众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