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腾讯和阿里前后脚发布财报,两家的业绩虽然都“超预期”,但是阿里51%的营收增速,跟腾讯17%的营收增速放在一起,对比之下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经过过去一年的高增长,阿里在营收规模上已经开始拉开与腾讯的差距。过去的一个完整年度,阿里巴巴的营收达到3768亿元,而腾讯是3246亿元。当然腾讯在去年业绩不振有特殊原因,受游戏版号政策影响,腾讯的主力引擎游戏业务熄火。但即便如此,腾讯的其他主要业务增长率也远没有阿里这么高。

作为绝对的巨头,既然营收已经数千亿元,在各自领域内已经绝对垄断,按常理其增长应该会向行业的总体增长速度靠近。因此腾讯17%的增速虽然不算好看,但市场的反应也基本上是积极的。而像苹果这样的硬件公司,在全球手机出货总量开始下滑的情况下,营收增长停滞乃至负增长,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阿里却是一个巨头中的异类。在全球所有8家互联网巨头中,阿里是唯一一家依然保持着50%以上高增速的公司。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增速(可以理解成中国电商市场总GMV),为21%。阿里爸爸电商业务收入的增速,超过了电商市场总规模增速的两倍。

这是为什么?阿里这家公司难道没有天花板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互联网巨头营收增速对比,来自雷帝触网

分解阿里的增长之谜

在2019年第一季度,阿里实现营收934亿元,同比增长51%。2018年第一季度,阿里的营收还只有619亿元。阿里增长的这315亿元,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来仔细看看财报,一层一层剥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里巴巴2019年第一季度营收分解

从中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有几个贡献较大的增长引擎。

剥去饿了么与阿里云 营收增速下降5个点

首先,阿里巴巴在去年收购了饿了么,随后又将饿了么与口碑合并组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这笔交易为阿里增加了很大一块本地生活服务业务(Local consumer services)的营收,规模是52亿元。

另外,阿里云业务(cloud computing)也增长迅猛,收入同比增长76%,增长的绝对值是33亿。

本地生活和阿里云作为创新业务,为阿里巴巴贡献了85亿元的营收增长,增长幅度很大,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与去年相比也有了大幅提高,这标志着阿里巴巴在业务多元化上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是,它们在绝对值上依然只能算是佐料,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如果我们剔除这项业务,阿里巴巴的营收增速仍然高达46%。

阿里的底色:电商核心业务增长31%

对阿里巴巴来说,最最重要的还是核心业务,也就是电商业务的迅猛增长。尽管旗下已经有这么多新业务,电商业务仍然占到阿里巴巴总营收的70%。对于阿里来说,电商始终是牢不可破的基本盘。而在电商中,阿里巴巴的出海业务表现并不理想,收入增速还不到30%,属于拖后腿的业务。好在出海业务营收占比还不到10%,可以忽略。

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阿里巴巴在中国国内的电商业务,这部分业务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收入是584亿元,贡献了总营收的63%,并且同比增长率达到了45%,这为阿里的高增长奠定了基础。

继续往下剥,在国内的电商业务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上表中的“其他”一项,从去年的58亿增长至今年的135亿元,增长率132%。这主要是因为,天猫海外购采取了自营的模式,从而创造了规模夸张的营收。当然,自营意味着毛利率会很低,因此对利润的提振不会像营收看起来那么高。这部分也不是阿里的核心竞争力,这里先放过。

剔除“其他”一项后,电商业务还剩下customer management和commission两项,它们实际上就是卖家们支付的流量费和佣金。这是阿里巴巴收入的支柱,我们可以称之为阿里的“电商核心业务”。它们在2019年第一季度的规模分别为301亿元和148亿元,合计占到总营收的48%。它们的同比增长率是31%,这是阿里巴巴最内核的内核,决定了阿里巴巴业绩的底色。

电商增长难以为继

阿里巴巴的“电商核心业务”营收同比增速为31%,与51%的总营收增速相比已经低了不少,但仍然相当高,尤其大大高于前面提到的中国电商市场的总体增速。

这是怎么做到的?是阿里巴巴的市场份额还在增加吗?

阿里巴巴在国内零售市场的实物商品GMV(不包括未付订单)在2019财年(以三月底为年末)实现了25%的增长。其中天猫同比增长31%,淘宝同比增长19%。这超过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增速,即21%。阿里巴巴作为电商老大,至少在实物电商市场上,份额仍在增长,虽然幅度不大。

GMV的增长第一大贡献来自于用户数的增长。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淘宝天猫移动月度活跃用户达到7.21亿,比上年同期和上一季度上涨1.04亿和2200万。截至三月底,年度活跃消费者达6.54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02亿。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尤其是与主要竞争对手京东相比的话。2019年一季度末,京东的年度活跃买家3.105亿元。而在2018年一季度末,年度活跃买家数量是3.018亿元。也就是说,过去一年京东的用户数几乎没有增长。

在2017年不再披露GMV之后,京东官方曾称要把重心从单纯的追求规模增长,放到追求运营效率上来。两年过去了,行业第一的阿里巴巴仍然在高速增长,而新起的拼多多轻松就在用户数上超过了京东,京东这番话听起来跟投降无异。中国的电商市场显然还远远没到切换到存量思维的时候。

说回阿里巴巴。淘宝天猫去年新增的1亿月活,有77%来自所谓的“下沉”市场。这点也被阿里巴巴作为重点放大,显然就是针对拼多多的。从市场定位而言,拼多多的崛起首先冲击的不应该是京东,而是淘宝。但淘宝的表现比京东稳太多了。2019年第一季度,拼多多的月活也同比增长了1亿。但拼多多是1亿基数上的增长,淘宝天猫是6亿基数上的增长,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现在来看,阿里巴巴面对拼多多,是完全不怕打下沉市场这一战的。

但是,显然GMV的增长与电商核心业务31%的增速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

尤其是,这里我们需要使用另一个GMV的概念,叫做总GMV,它相当于用前面提到的实物商品GMV再加上虚拟商品GMV。在总GMV上,阿里巴巴的增速更低,2019年第一季度仅同比增长19%,而去年这一数字是26%。在社会总体消费不振的情况下,连阿里巴巴也顶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里巴巴总GMV增长情况

19%与31%之间的差额怎么来填补呢?

这一点没有什么好分析的。如果粗暴一点归纳的话,我们可以说电商平台的商业本质是贩卖线上流量,流量费和佣金对卖家来说,实质上都是为购买流量而支付的费用。如果它的增速大幅超过了GMV增速,那么只能归因于流量费用在大幅上涨。卖家们为相同的销售额,支付了更多的流量费。

51%的总营收增速

45%的国内电商业务增速

31%的电商核心业务增速

19%的GMV增速

越往核心剥,增速越低,这不是偶然的。阿里巴巴在国内电商市场的占有率在60%左右,已经是一个绝对垄断者。线上流量的价格仍有上涨的空间,但这个空间不会很大。阿里的电商核心业务增速一定会向统计局的数字收敛,这没有魔法可言。因此,阿里巴巴50%以上的增长还能维持多久,关键还是看本地生活、阿里云两大块业务能否尽快顶上。考虑到本地生活业务面临激烈竞争,阿里云的收入仍不稳定,阿里巴巴的增速应该会在不久的将来向其他巨头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