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在这里读懂青岛”,初衷很简单,让更多人了解青岛、读懂我们身处的城市,我不喜欢唱颂歌,我希望用自己的理解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青岛。

昨天发表了一篇《青岛作为一个二线城市,房价为什么这么高?》的文章,文章分析了青岛房价高升的几个原因。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评论区炸锅了。好多人的聚焦点落在了“二线城市”上:

“半彪子吧?青岛早新一线了,没事多看看电视新闻,丢不丢人”

“谁说是二线城市?青岛现在是准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均价2万多点贵吗?一点都不贵”

“这个东西是看出来的?这是国家给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如此类,这是他们对青岛城市的定位,在他们看来青岛是稳稳的一线城市,而青岛均价2万的房价合情合理。

盲目而无知的自信。

无法根除的“红瓦绿树综合征”

1992年青岛市政府东迁之前,时任青岛市委书记的俞正声公开批评青岛得了“红瓦绿树综合征”。何谓“红瓦绿树综合征”?具体来说,就是指一种陶醉在“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赞誉中忘乎所以,陷入自我欣赏、自我满足的“偏执型自恋”中不能自拔的病态心理。

20多年过去了,这种病态的自信还深深地存在部分青岛人的意识之中,近几年商业媒体自评的“中国新一线城市”青岛的入围和两次盛会的成功举办,更是让这种自信扶摇直上九万里,“千好万好不如青岛”。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过度的自信是自大,自大的后果是把天然的优势当成自己的能力,瞧不起省内兄弟城市,瞧不起国内大城市,唯我独尊的心态下,何以取长补短、汲取他人的经验?

“新一线城市”由来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新一线城市,是《第一财经周刊》2013年底根据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学术资源等指标综合评比后,划分的名单。分别指: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15个城市。该评选标准及结果由《第一财经周刊》自行制定和评选。

如此便了然,“新一线城市”并非官方的称谓,只是一家周刊自行制定和评选出来的。而该周刊定位就是“每周出版的商业新闻杂志”,是的,这是一家商业周刊,也就是说“新一线城市”这个概念只不过是它意淫出的商业炒作而已,仅此而已。

翻看历年评选,不难发现,从2013年“新一线城市”概念被炒作出来之后,青岛连续多年上榜,同样的评选和套路,每年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便信以为真,把商业炒作当成官方报道。

“一线、新一线、二线……”并无官方认定

中国的城市的排名有很多,包括、中国城市百强榜第一财经的新一线排名、华顿研究所的排名、英国皇家协会中国城市排名、中国社科院城市排名、WaGcC城市排名,以及仲量联行中国城市排名等等,可谓眼花缭乱,各有不同,但是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官方排名。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被称为一线城市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因其综合能力多年排名前列,致使北上广深的叫法在人心中根深蒂固、难以打破。

青岛媒体的吸睛式自嗨推波助澜

自媒体当道的今天,青岛除了几个流量自媒体外,缺乏深度的自媒体,基本停留在UC震惊体时代,自嗨、土嗨的标题是他们表达青岛的主要方向。

“厉害了”“真惊了”“骄傲”是他们永恒的主题,一个标题没有两个“!!”简直不能想象。

感受下这迷之自信的青岛自媒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的自大和膨胀,离不开这些自媒体自嗨的狂轰乱炸。

理性思考,远离土嗨。

我们爱青岛,我们希望青岛能够越来越好,但是请不要盲目自大,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是青岛要做的,也是青岛新一任领导班子在做的。

引用前青岛书记张江汀的发言作为结语:“青岛与南方先进城市之间的差距,最根本的源头还是在于人的思想和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在下方留下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