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生活的一大奇观是,儿童节每个人都要过。但是面对真的“熊孩子”,已经成年的诸位却又有苦难言。

针对“熊孩子”的讨伐,隔上一段时间就会在社交网络上集中爆发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面对这些状况,熊孩子的家长们往往都会说出一句万能的“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轮又一轮的讨论之后,究竟是什么让孩子成了熊孩子,如何让熊孩子不再熊下去,依旧无法在社交网络上找到答案。

事实上,类似的问题,有一部十五年前的电影早就探讨过。

这部电影就是《放牛班的春天》。

关于《放牛班的春天》有多么经典,我们当然可以从它创造的纪录和拿到的奖项说起。

时至今日,《放牛班的春天》在豆瓣电影Top250中仍旧排在第十四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的法国。失意的音乐家克莱门特·马修(热拉尔·朱尼奥 饰)被派到一间名为“池塘底”的男子寄宿学校做督导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间学校里的学生,跟上进好学不沾边。相反的,一到学校,马修就见识了这批熊孩子们调皮捣蛋的本领。

从嘲笑马修的秃头,到给他画讽刺肖像,初来乍到的马修差点就被这群问题学生们“治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修则选择了另一种教育方式。相比于其他老师,马修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与包容。

他允许学生们犯错,前提是学生们能够承认错误,并做出改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歌声中,熊孩子们发现他们自己除了调皮捣蛋之外,还能做好其他事情。同时,这件事情还能让他们感到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然,马修和学生们的合唱团因为一场大火而宣告终结,马修也丢掉了工作。

但学生们的人生已经被马修和他的音乐所改变,就像每一个看过《放牛班的春天》的观众最终被电影中的音乐、美好与爱所治愈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是在那里,巴拉蒂遇见了一位音乐老师,这位老师也是改变巴拉蒂一生的人。这段原本属于巴拉蒂的私人记忆最终成为他创作《放牛班的春天》的初衷。

去年9月份,巴拉蒂在桃桃观影团放映《放牛班的春天》后的交流活动中,也跟观众们分享了关于影片的许多想法。

当时,他特别提到,《放牛班的春天》大获成功之后,他始终没有拍电影续集的打算,原因很简单:“不知道第二部还能说什么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有人找到巴拉蒂,提出将《放牛班的春天》改编为音乐剧的建议。

从开始投入到这个项目中,到音乐剧版《放牛班的春天》最终上演,中间经历了三年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拉蒂为音乐剧重新写了剧本,也加入了新的角色。此外,在保留电影原版曲目的基础上,巴拉蒂也找到了电影的作曲布鲁诺·库莱斯为音乐剧版《放牛班的春天》创作了全新的曲目。

在巴拉蒂看来,音乐剧版《放牛班的春天》不是“照搬原作剧本的复刻品。”《放牛班的春天》讲的还是那个春风化雨的故事,但音乐剧的临场感让现场的观众有了不同于电影的观看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乐剧版《放牛班的春天》上演之后,巴拉蒂甚至觉得舞台剧可能是比电影更适合这个故事的表现形式。

许多媒体,包括《巴黎人报》等,都认为音乐剧版《放牛班的春天》“比电影更加撼动人心。”

还没有看到音乐剧版的《放牛班的春天》之前,我对巴拉蒂的观点还是将信将疑。而在看完中文版的《放牛班的春天》之后,我才相信,这句话不只是一句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电影版和法版音乐剧版《放牛班春天》的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担任了中文版《放牛班的春天》的监制,同时也参与了包括演员选拔在内的具体执行工作。

这也意味着中文版《放牛班的春天》与电影和法版音乐剧在精神内核上保持了一致性。

这依旧是一个关于爱和美好是如何让世界和生活变得不一样的故事;这依旧是一个人如何寻找到心灵自由,获得解放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样不违和地用中文去演绎一个发生在法国的故事,怎样让中国观众更能直观感受到故事本身以及音乐剧的魅力,是中文版《放牛班的春天》要处理的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是根据法国版《放牛班的春天》改编而成,但中文版《放牛班的春天》在台词与对白设计上,最终选择了更贴近中文沟通的表达方式。

剧中,无论是老师马修、校长哈尚、校工马克桑斯这些大人角色,还是莫朗齐、贝皮诺这些儿童角色,他们的对白大都使用短句表达。

至于台词中的一些俚语,则直接换成了中文语境中的类似词汇,诸如“我的老伙计”这样拗口的对白是不存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原版电影,音乐剧版《放牛班的春天》为马修、校长等角色创作了全新的人物唱段,既丰富了剧目的音乐,也让观众可以更加深入了解每个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设定,观众可以从演员们的服装上看出来,也可以从几乎完美还原了电影场景的舞台设计中看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修老师在为合唱团成员排排坐的桥段中,为了让观众直接了解到孩子们选曲背后的深意,中文版音乐剧把他们的试唱曲目修改为《两只老虎》、《国际歌》、《卡门》选段这样既符合故事的时代背景,也为国内观众熟知的唱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到法版《放牛班的春天》音乐剧的上演时,一个合唱团已经不够了。为了保证演出,剧组组建了三个儿童合唱团。

成年演员们每天都是跟不一样的孩子在合作演出。而巴拉蒂在跟这么多儿童演员的合作过程不但没有感到疲惫,反而总是被孩子们的表现惊艳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角的标准很简单也很难,剧组的目标是找到贴近角色的小朋友。因为比起教儿童表演,让他们扮演自己,反而是更加可行的方式。

剧中一共有19名儿童角色,而中文版的儿童演员则是24位,中文版《放牛班的春天》也因此成为目前国内音乐剧舞台上专业儿童演员最多的剧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登场时这些孩子的叛逆与世故与故事最后他们为了送别马修老师扔出纸飞机时的纯真与善良构成了最为直接的对比。

而在这中间,观众目睹了他们唱得越来越好的过程,也看到了马修与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改变,更沉醉于他们天籁一般的歌声。

每次合唱团的演唱之后,观众们都不吝地给出他们的掌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中,马修准备离开学校时,被禁止与他告别的学生们唱着《风筝》从窗户扔出纸飞机。每一个纸飞机上都写着学生们想要说给他的话。

音乐剧版《放牛班的春天》中同样有这一幕。而当观众真切地听到《风筝》的中文歌词时,那种分别的伤感、孩子们内心对于自由的渴望最终与旋律融为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舞台上,每一个小演员们都尽情地投入到他们所饰演的角色中。

莫朗齐的天赋异禀,勒格莱克的单纯直接,伯尼法斯的乖巧懂事以及贝皮诺的天真无邪全都表现得自然而然。

这些小演员们仿佛并不是在演戏,而是在扮演他们自己,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同样无法忽视的还有台上的成年演员与小演员之间的默契与相互信任。

巴拉蒂在评价法版《放牛班的春天》的小演员们时,说“即便是在一百场演出过后,他们(成年演员)在某场演出的某一时刻仍会为孩子们的表演感到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剧目演出时的许多转场段落也需要小演员们与成年演员的紧密配合,他们的表现,同样可以用令人惊喜形容。

舞台上小演员与成年演员默契的配合与故事中马修老师与学生们的相互理解,也构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互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等公共环境中,涉世未深的孩子们总归是靠着模仿一点点开始他们对于世界的探索。幼小的他们能从成年人身上看到和得到什么,他们也就会给予世界什么。

孩子的世界,是成年人世界的一面镜子。可能被镜像化的不只是孩子们的父母、师长的行为,也包括我们的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蒙丹这种已经被整个教育系统判定为无可救药的学生,最终还是选择了马修和学生们不在学校的时候,才放了一把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冤枉偷了钱或许就是蒙丹过往生活的一个缩影。因为偷过钱,所以此后的盗窃罪名就都由他来背。

当世界并没有给予他这样的人改过的机会和可能时,人们要做的,不应该只是指责他为什么没有学会反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相当佛系的导演,还补充了一句,”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世界,但如果我们可以稍微改变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或许能够收获更多的平静和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那位小朋友的年龄,他或许还不理解什么是看待世界的不同角度,但他已然看懂了这个关于爱和温暖的故事,也已经与剧中的人物产生了共情,就像现场的其他观众一样。

舞台上的演员与坐在台下的观众,在无声的互动中,进入了同样的故事世界。某些时刻,故事中的世界甚至赋予我们超越真实世界的真实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春风化雨的故事,再次以一种命中注定式的巧合与偶然给予我们最为直接的温暖与安慰。

就是这样的美好,让我们愿意去相信希望。而且,我们也真的需要去相信。

因为,唯有相信,才有爱的可能。

中文版音乐剧《放牛班的春天》正式预告片

最后是中文版音乐剧《放牛班的春天》未来一段时间的演出信息。身处不同城市的诸位,请各取所需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