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业做矿物标本的螃蟹,在东海帮我淘了一斤多大粒碧玺、紫牙乌混合原石和几十颗海蓝宝原石(里面还含有一点碧玺河磨料和金绿柱石小片)。

一共几大百,不卖。

会寄去拉萨的寺院供曼扎。

是不是很意外?和项链上、戒指上流光溢彩的宝石,似乎显得粗糙了些。

但从岩层里开出来的原石,就是这样啊。

经过打磨、抛光、镶嵌,这一颗颗看起来其貌不扬的原石,就会熠熠生辉。当然,售价也翻了几十甚至上百番。

还有一些,是染色的“宝石”。

本身,根本不是石头,或者质地很差的宝石边角料。经过染色、注胶、打粉重铸、上蜡……各种手段,显得也是很漂亮、很鲜艳,让人爱不释手。但内行的人看一眼,会发现那颜色是有点刻意的,通透是有些不真实的。

连螃蟹这样专业做矿物标本的人,也在东海掉了两次坑。

一次,是帮我收小粒海蓝宝,看着还不错,拿回去用仪器一检测,发现了不应该有的荧光——工厂做过染色或别的“处理”了。

第二次,是帮我收没有染色注胶的绿松石原石,拿回去一颗颗检测才发现,只有最上面一层是含量较高的绿松石,底下的原石,表面被绿松石覆盖没错,但内里是岩层。

都果断退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又何尝不是如是呢?

有外表平凡普通,内里却是可雕可琢的“宝石原石”那样的人。也有外表光鲜亮丽,但不过是染色假宝石那样的人。但对方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很难判断。

我们唯一清楚的就是自己。

在修行上,“视师如佛”和“礼敬众生”的一个重要理路,就是“自所见相不能决定”。这一点,在生活中就会有大量例子——我们所看见的,所判断的,很多并不符合真实的情况。

就像,把一颗粗砺的原石和一颗精雕细琢的假宝放在一个小孩子眼前,他大概只会抓那个亮闪闪看起来很醒目的。他的肉眼不是实验室仪器,无法检测含量。

我们这些凡夫也被称呼为“童稚”。

我们习惯以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境界、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评判他人,许多误解甚至恶业也就由此而生。

所以,在话说出口之前,一定要再三想想,“我所认为的就是真的吗?”

微店,是我和堂弟豹小弟一起开的。

和豹小弟商量过,每年利润中都要抽出一部分来供养,作为店铺和所有顾客共同的贡献。这一袋大粒碧玺和海蓝宝,就是今年提前的抽利。

我们会供奉在昔日帕绷喀大师闭关过的一个山洞(现在是一个尼众闭关处),如果有可能,再分出一部分供奉在其他圣地。

愿吉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