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证果果就开始给企业推行ISO做咨询辅导。到目前为止咨询辅导和审核过的企业不少于800家。但80%的企业通过ISO认证后效果有限,少部分企业有效果,但不是特别明显。所以证果果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是ISO这个洋人的玩意在中国水土不服?

是ISO自身的有缺陷不适合中国企业?

还是中国人的问题或者是中国企业的问题呢?

中国的管理不需要西方ISO那么复杂

根据这几年思考得出的研究结果,我看还是中国特殊国情的问题,一是中国的工厂基本是加工中低端产品,管理不需要西方ISO那么复杂,二是中国人的传统是认人不认规则,一大堆洋洋洒洒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对中国人的约束力是有限的。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尤其是珠三角的中小型制造企业基本上以加工制造为主,在国际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较少,大部分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以价格取胜,因为产品单价低,这就要求工厂运作的低成本。相应劳动力成本、材料成本、运作成本也要低。因为什么都要低成本,所以什么事都不能弄得太复杂,一个人加加班能做完的事,绝不能安排两个人做。流程表单要简单有效,能减就减,不能减就省。但ISO不能这么简单,该有的文件要有,该有的表单也必须要有,一般来说至少有七八十个表单,二十几个程序文件。这么多大而全的程序文件、表单,很多中国人很不习惯,感觉没这个必要,我们还没达到这个水平;我们昨天不按程序做不也是没有问题吗,所以这些程序文件最终成了企业的摆设。我们不能说中国的老板没有管理意识、没有质量意识,如果这样,那就大错特错。中国的老板很有管理意识,如果真得全部按ISO要求走,中国这些中小企业很难生存,因为成本太高。现在的中小企业很实在,有问题的地方用简单有效的制度管住,没问题的地方就不能浪费太大的成本耗在那。ISO有点大而全,面面俱到,中小企业老板感到太复杂,总感到他们工厂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导致目前ISO这个烂状况。

西方只认程序不认人,中国只认人不认程序

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直接从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而在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前的时期也是没有实现完全的工业文明,所以中国人根本没有受到过工业文明的熏陶和职业化训练。现在的工厂的产业工人基本以农民工为主,这些农民工文化不高,出来前也没有训练过,所以在家种田放牛,走家蹿户瞎吹牛的习性是很难改变的。研究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就知道,中国人只认人,不认制度,这个与西方世界不一样。当年我们认毛主席,多少人抛头颅,酒热血,不为线,不为名誉,只认毛主席,跟着他没错,我们的子孙万代肯定有好日子过。ISO是西方人的爹,ISO要求不能认人,只认程序。程序下来你必须老实按流程要求做,不可打折扣。中国人就不习惯了,数千年来我们都习惯认人、看人、听领导的,跟谁混有前途就跟谁混,谁对我好就听谁的。你现在来个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你管得了我吗?有用吗?能和毛主席相比吗?有邓伯伯伟大吗?所以我们充满了不习惯,充满了怀疑,所以在行动上就打折扣了。导致目前中国ISO成为一种摆设,欺骗客户的装饰品。

中国的ISO出路在那呢?

一要本土化:不能大而全,程序文件、表单不能太复杂,要求不能太高,要求太高只有做假。二要接地气,流程文件要接合实际,流程文件撰写前要到现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做到说写做一致,杜绝文件、执行两张皮。

三要改习性:中国工厂农民工为主,文化低,要把这些人训练成有素质的产业工人,就要有很好的氛围,培训,稽查,考核。

四要加大稽查:通过稽核、考核,奖励等行动,提高执行的习惯。

五是要调动基层员工的能动性,发掘基层员工的潜能,不能让这些人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