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制海权的重要性得以充分体现,也受到了各国的重视。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为了争夺世界霸主地位,迅速走向对峙。这两国都是海域辽阔的国家,因此,打造强有力的海军队伍,掌握制海权就成为了两国不谋而合的共同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壮大海军?第一就是提高海军素质,第二就是发展海战装备。在发展装备上,两国选择了不同的方向,美国选择了航母,而苏联选择了潜艇。1962年,美国第二舰队发现苏联秘密向古巴运送导弹时,当即派出8艘航母,将整个古巴海峡封锁的水泄不通,苏联的潜艇部队根本无法进入,苏联这才认识到航母对潜艇的威胁有多大,而此时,美国也开始重视起了潜艇的建设,这就意味着,如果苏联再不重视航母,很可能会受制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再三考虑,苏联决定立即展开航母建设,1962年12月15日,苏联的第一艘航母——“莫斯科”号开始动工,1年后完成建造。这艘航母全长189.1米,全宽34米,最大排水量11920吨,可载14架各类型直升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数据上看,这艘航母的性能和战斗力是很令人期待的,但在之后的海试过程中,却发现这艘航母有很多弊端。据俄罗斯《军事史》杂志记载,莫斯科号航母在进行海试时,刚下水船体就裂开了300多条大缝,300多吨海水沿着缝隙倒灌进船舱,船体随即失去平衡,倾斜了至少15度,所有观众都感到胆战心惊,但幸好这艘航母最终并没有倾覆或沉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艘航母的造价高达2亿美元,在当时来看,这已经是比较昂贵的了。为何高造价下的航母,却有这么多质量问题呢?第一、缺乏建造经验。这是苏联建造的第一艘航母,无论在制作原料,还是在建造工艺上,都有很大欠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苏联急于求成。为了赶超美国,苏联甚至提出要在4年内,让这艘航母完成从图纸到服役的整个过程。而当时苏联的工业水平根本无力达到这个要求,在工期的压力下,施工质量必定无法得到保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设计存在重大缺陷。苏联设计师们并没有完全把这个项目作为航母来设计,而是想让这个舰艇兼具航母和潜艇双重功能。因此,他们将舰体设计成了一半装直升机,一半装反潜、反舰武器的构造,其最终后果就是载重量远超舰体所能承受的范围,还导致了左右舰艇载重不均,严重失衡。经过这次事件,苏联才不得不承认自己在航母技术上和美国存在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