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阅读我的文章。

这里不讨论小说改编的争议,只说说“秦岭神树”在历史上是否真正存在。

在《盗墓笔记》里:

“秦岭神树”也即青铜神树,它既是先民祭祀的工具,也是秦岭古墓的守卫者。

按其说法,青铜神树是厍国所建。厍国在西周早期兴盛,位置大约在今天的湖北和陕西之间,在西周中期突然消失。他们以蛇为图腾,祭祀一种“蛇神树”,以人血为祭,可以实现心中愿望。

厍国不见于正史记载,但在《山海经》里可以找到一些端倪。《山海经》记载,在川外有个“蛇国”,以人面双身蛇作为图腾。另外“厍”与“蛇”谐音,蛇国应该就是指的此国。

有关厍国的记载,仅来自于小说《盗墓笔记》,无正规历史文献记载,因而其真实性无从查证。

但是,现实中的确出土过青铜树。但不在秦岭,而是在四川盆地的广汉。

它与秦岭相距五百公里以上,中间还隔着米仓山、大巴山山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1986年,广汉当地砖厂在取土时挖出玉石器。

从而,使得古老神秘的古蜀文明惊现于世,震动世界!

考古人员在三星堆遗址发掘了大批珍贵的文物,包括青铜人头像、青铜人面像、铜戈等青铜器,以及金杖、金面罩、虎形箔饰、金块等。

青铜树便是其中之一。

发现时被土层夯实,残损严重,无数碎片、细枝末节。

这些残件被打包送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修复。

修复工作耗神费力,共花费了十年时间,一直持续到1996年。

1997年,三星堆博物馆开馆,青铜树挪至此馆收藏,世人得以一睹其容。

修复后的青铜树,共有八株。其中两株体型较大,其余的残件则无法拼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号树是最大的一株。复原后的通体高3.96米,体量相当巨大。最上端的部件已经缺失。估计原高应该接近5米。

二号树很不完整,仅保留着下半段,整体形态不明。

这两株青铜树由树座和树干构成。

底座为三山相连状,都有云气纹。

树干上有三层树枝,枝丫端部有果实,果枝上站立一鸟。

有一条龙援树而下,蜿蜒盘桓,夭矫多姿。

2

三星堆的先民为何要制造这样的树尤其是巨型的青铜树呢?它有什么寓意和功用呢?

随着研究的推进,专家们逐渐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在世界各大文明的神话中,大树都是天地之间的灵物,往往成为日月出没的场所和沟通宇宙的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东方的扶桑、中央的建木和西方的若木,是三棵这样的神树。

作为测天之用,具有“通天”之功能的神树,被称为“龙树”和“龙”。

古代典籍中记载,有一种神树叫建木,位于天地的中心,神仙们通过这棵树往来于天地之间。

三星堆的青铜树巨大,象征顶天立地;树上攀缘的龙,或许就是巫师们上天入地的坐骑。

从造型来看,三星堆的青铜树应是代表东方的神木--“扶桑”,也即朱槿。远古传说的扶桑树,是太阳神鸟栖息的场所。天有十日,轮流每天升起一个太阳。《山海经·海外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青铜树上发现有9只太阳神鸟,对应了“九日居下枝”;但树的顶端却没出现鸟,很可能“一日居上枝”的神鸟没被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星堆的青铜树,其原型很可能是上古时代的“社”树。

“社坛”是沟通人与天神的神圣场所。“社坛”的中心往往是一棵树,因而“社”的象征就是一棵或几棵树或一片丛林。

社同天地,稷同五谷,“社稷”也就成为国家的象征。

看来一号树是祭祀“社”而用,是主祭祀树;那么残余不全的另外七颗树,应是陪祭祀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铸造于三千多年前的青铜树,构造奇特、壮观,体现了高妙的铸造工艺。

一号神树采用了分段铸造、套铸、铆铸等多种制造工艺。

这是古蜀人制造工艺与技术的结晶,也是当时古蜀地区青铜文化最高水平的产物。

青铜树也形象地再现了上古美丽的神话和原始的图腾文化。

青铜树显示着非凡的形象魅力和深厚的象征意义,体现了我国悠远的文化和远古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结晶。

独树一帜的青铜树,是目前世界上单件体量最大的青铜器,世所罕见。

它于2002年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三星堆博物馆难以独善其身,一些文物受损。

然而,做为镇馆之宝的青铜树竟然没被摇倒,只是用于固定的部分钢丝绳被摇松。

看似脆弱的青铜树确实够“神”!天佑神树。

青铜树既真实,又神秘莫测,蕴藏着一些今天我们无法破译的现象。

例如,被赋予沟通天地神圣意义的青铜树,为何会被古蜀人砸碎、焚烧后埋藏于地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的阅读是我最大的鼓励,请关注留言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