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NATION STAYS ALIVE

WHEN ITS CULTURE STAYS ALIVE

文化存,则国家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镌刻在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门前的标语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之一,当我们提起阿富汗,脑海中会立马想到什么?

战争、混乱、炼狱。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阿富汗被称为“东西方文化的十字路口”,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相当发达,形成了高度国际化的城邦,在这里能够很容易找到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等不同时代诸多文明的特征。自古以来,这片土地就是四战之地。

从1979年阿富汗战争开始,这片土地就从未和平过,四十年来,伴随着苏联入侵、军阀混战、塔利班恐怖分子、美军驻扎等,阿富汗已经如同人间炼狱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到战乱伤痛的,不光是阿富汗每一个普通的百姓,还有千千万万个阿富汗文化遗存。

阿富汗和中国一样,在悠久的历史交替中积累下了许多珍贵文物和遗迹,这些文化遗存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早在1996年,塔利班在阿富汗的活动就盯上了阿富汗的一批黄金文物,幸好它们当时被转移到其他地方,从而幸免于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另一些文物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位于阿富汗巴米扬山谷的巴米扬石窟佛像,已屹立了一千五百年之久。即使遭遇当时阿富汗转信伊斯兰教,以及后来成吉思汗的铁蹄,这尊大佛依然是当地人的骄傲,令人心生敬畏。

2001年3月2日,塔利班控制了该地区后,这尊大佛祥和的面容在一声恐怖分子炸药的轰鸣中化为碎石——这仅是阿富汗近年大量被蓄意毁坏的文物中的一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米扬石窟佛像破坏前后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作为阿国内规模最大、展品最多的博物馆,也在战火中屡遭严重破坏,数量众多的文物只能在精心安排下不断藏匿、转移。在这种情况下,让文物遗珍出国成为保护的最好方式。于是,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开始进行“避难巡展”计划——将231件(套)珍贵文物运出国,向其他国家申请巡展。

先后有美、中、英、法、日、意、荷等数个有能力的国家,都曾为这一场文物流浪之旅提供了助力。

2017年3月,这批文物首次亮相中国,最早在故宫博物院展出,展览主题为“浴火重光”,寓意这批国宝历经国家动荡后浴火重生、再现光彩。展出期间,每天有8000多名游客专程前来参观,领略阿富汗的历史和文化。在惊叹珍宝的同时,参观者也为它们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命运和守护者的坚持而唏嘘、感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3月至6月,这批阿富汗文物在中国的展出结束后,原计划要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进行展出,但芝加哥大学突然取消了展览安排。对于别的国家境外巡展的文物来说这算不了什么,大不了拉回去就行,但阿富汗的文物真的不能回去。

关键时刻,中国伸出了援手,让这场国际文化接力突然变成了中国国内文化接力。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协调下,国内多家文博机构先后接手,用在中国巡展的方式守护这份人类共同的文明记忆。

此后至今,这批珍贵文物先后在中国敦煌、成都、郑州、深圳、长沙等地博物馆“接力”展出。“丝路秘宝”“文明的回响”“耀世遗珍”……各有侧重的展览主题,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阿富汗灿烂的历史文化,也让更多中国观众欣赏到这些体现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瑰宝。

今年4月—6月,当这批文物在第七站——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时,主题确定为“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器服物佩好无疆”典出中国历史典籍《穆天子传》,意为各种器具、服饰、物件、佩饰美轮美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阿富汗国宝的坎坷命运,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同身受。“把展览当作一场国际道义的接力”“用文明的力量守护文明”……巡展期间,中国人民报以极大的理解和同情,这大概就是两个文明古国的惺惺相惜。

历史上,中国也曾饱受战火摧残,文物被大肆破坏和掠夺。

列强们“能搬走的就搬走”“搬不走的就销毁”,无数遗珍惨遭洗劫、流亡海外;多少瑰宝破碎湮灭、化作焦土……尤其是抗战期间,数千万件珍贵文物辗转大半个中国甚至远走国外躲避战火;后来又由于内战,其中很大一部分又隔绝于对岸。至今,每每有中国流失文物在海外拍卖,总会令国人心绪难平、义愤填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物见证的是世事沧桑,更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今年4月24日,796件(套)意大利返还中国的文物在国家博物馆与祖国人民“相拥”。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次美好的回归。

文物需要母体,它们是曾经的生命。只有在故国的土地上,在珍视文明的人民面前,这些文物才能发挥最大的文化价值,享受最高的尊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光流转,岁月更替,现在中国已经有能力守卫民族的记忆、保护自己的文明,而曾经发生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的文明浩劫,依然在世界其他地方上演。目睹这一切,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文化在,则国家存。”文化是一个国家共同的精神记忆。最后,我们放一组这些劫后余生的文物照片,期待将来在阿富汗迎来久违的和平后,它们能够回到故土,继续传诵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大叙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