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有一个热搜#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易抑郁#,这个说法是来自《美国医学会杂志》7月15日发布的研究论文。2012年9月到2018年9月,该项研究对加拿大大蒙特利尔地区31所学校的3826名青少年进行年度调查,发现社交媒体使用的时间越长的青少年,越有可能有抑郁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社会的交往少不了社交媒体作为中介,甚至出现了不少形容现代人社交的词汇,如“自闭式社交”、“群体性孤独”、“孤独社交”等。

自闭式社交主要是指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没有朋友,躲避社交。

社会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尔认为,群体性孤独是指科技保持着人们处于“亲密”关系,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焦虑、更孤单。

特克尔在TED的演讲《Connected,But Alone》(保持联系但孤单)中提到一个我们很熟悉的现象,父母忙着发邮件,发信息,忽略了和孩子们对话;而孩子们在朋友聚会时,也是在玩手机,朋友间没有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共同处于一个时空,但是常常会有人相比线下的交谈,更愿意回复即时通讯信息。

为什么小龙虾如此畅销?除了其自身美味之外,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剥小龙虾必须要人放下手机,专注于餐桌上的对话。

无可否认,与人见面交谈时,即时通讯信息打扰了我们正在进行的对话。但是,社交媒体实际上扩展了我们交际的网络。更低的对话成本、更高的沟通效率以及更便捷的沟通方式,这些社交媒体的优势使我们离不开它。

网络社交越多真的会使我们越孤独吗?

韩国有一档综艺节目《我独自生活》,是顺应着韩国独居者越来越多的趋势而制作的。这个综艺每期都会向人们展示一些独居的明星的日常生活。令我印象比较深的是Henry(刘宪华)的一期节目,他自己生活,但是吃到很好的饭菜,或者是做出了好的音乐,都会马上和朋友网上视频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克尔将此称为“我分享故我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样的网络社交孤单吗?

不能忽略的是,最早研究网络行为心理的著作亚当·乔伊森《网络行为心理学—虚拟世界与真实生活》中就提到,网络虚拟社区建立了网友之间的弱联系,网友之间的互动交流会为其提供在线情感支持,使其产生在线归属感。

对于在大城市选择“自闭式社交”的人来说,社交媒体是他们最重要的对外交流窗口。有人说,网络上越喧嚣的人,现实生活中越不善言谈。

据学者研究发现,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得人们的自我呈现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加自由。

与此同时,在网络上,我们拥有更大的自主交友权。现实中,我们可能会因为住得近、或者在同一个班级、在同一家公司等原因而熟悉,但是,在网络上,我们可以选择和自己三观相近的人交流,说双方所感兴趣的话题,可以选择随时终止与那些合不来的熟人的对话。

很多自称“自闭式社交”的人可能只是没有在日常接触中找到那样的朋友。

社交媒体上的交流真的大多数是在虚拟空间与陌生人交谈吗?

据我国学者张炀对我国网民网络社交行为的调查,我国网民的社交范围与现实生活的重合度较高,与陌生人产生的弱联系有限。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你以为的”孤独社交“的人群中很多人只是利用社交媒体与异地的朋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