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会背的诗,不是李白的,就是杜甫的。这两位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人物,简直是深深刻进了我们的语言系统里。

人们想起李白,说他是放荡不羁的诗仙。可是一提起杜甫来,估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苦大仇深,忧国忧民。

前几年刷遍朋友圈的小学生涂鸦“杜甫很忙”,极具反差萌的戏剧效果,瞬间红遍网络,说到底,还是因为杜甫的形象实在是太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我们会背很多首杜甫的诗,但对他可能所知甚少。他是哪里人?他夫人是谁?他有几个娃,他真的是一辈子穷困潦倒吗?那他怎么还能到处游历并遇见了李白?

其实啊,杜甫固然胸怀天下、忧国忧民,但这位表面看来的“卖惨之王”,其实一点也不穷!30岁以前,人家还是标准官二代,交游广阔的纨绔子弟本人呢。杜甫草堂,根本也不简陋,简直就是豪宅嘛。

且不说他早年间“裘马轻狂”快意的官二代生活,即使生活困顿,心里抱负着怀才不遇,实际上却也嫌弃河西尉一类的小官“凄凉为折腰”,始终改不了官二代的作派,俸禄微薄也要追求“耽酒狂歌”,饿死小儿子之后反思过也没有落到实处。

今天,我们想跟大家分享一本杜甫的传记,可以填补我们对这位伟大诗人的信息空白。这本书是洪业先生在1952年以英文书写出版的,直到今天,都被视为杜甫研究的权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甫相当happy的早年“快意时光”

杜甫的出生时间,历代学者经过数百年的努力,才终于考定了,公元712年。从未来历史走向来看,此时出生的人,将会亲眼看见大唐历史最好和最坏的时代: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

杜甫是哪里人?有几个猜测。

追溯到他的祖上,他先祖是杜预,西晋时期一位大将军,一生最大功绩是灭了东吴。杜预是京兆人,京兆就是长安。按理说,杜家应该是长安人。

然而,杜预的墓地却在东都洛阳附近的偃师,连杜甫的祖父母和父母也都葬于此。那么杜甫出生地是洛阳吗?也不是,杜甫给礼拜写过一首诗,“二年客东都”,说明洛阳只是客居,不是归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他到底是哪里人?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唐朝时期著名的“文章四友”之一。这位武则天时期的诗人,据说是湖北襄阳人,所以有人据此推测杜甫的祖籍是襄阳。

以上都是推测,没有被证实。这些地方杜甫家族都待过,而且他们家就是家大业大,做官的子弟也多,在很多地方都住过。但要说家乡,杜甫一向自称“杜陵野老”“少陵布衣”,这俩地方都在长安辖内。所以,杜甫自己认同自己是长安人。

杜甫的母亲,出身更高,是跟大唐皇族李氏有亲戚关系的崔氏。但杜甫却没有提到生母,估计生母崔氏一定去世很早,杜甫由姑姑抚养。关于杜甫的童年经历,我们所知甚少,只知道他曾经在长安,以及附近的武功或奉天上过学。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可见,杜甫当年的同学都是长安一代富贵子弟,相当于今天的贵族学校,上学穿名牌,还有豪车接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岁那年,他自己踏上游历之路,最远走到了江南。直到24岁那年,家里来信催促他回去考科举,他才遵照父亲的意思,回了长安。虽然提前一年回去准备考试,但很遗憾,杜甫初考并没有成功。他虽然为自己落榜而羞愧,但他也自视甚高,并未像其他举子一样到处拜见达官贵人为自己搏求名声。

科举失败之后,杜甫来到了父亲任职的地方,但面对失望的父亲和继母卢氏,他没有停留,再次踏上了游历的旅途。说到这里,你也许可能会好奇,杜甫如此大段时间的旅行,费用从哪里来?

当时正是大唐最鼎盛的时代,天下太平,他的祖父和父亲,因为长年做官,有一定的财产积累。据计算,杜甫父亲任职司马期间,收入大概是当时社会上普通家庭的11倍,足以支持杜甫衣轻裘、骑肥马。30岁之前,杜甫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富家子弟,在父亲的优厚资助下,他畅游河山,吟诗作赋,还学会了马术和箭术,潇洒得很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段快意时光的尾声,公元744年,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相遇了!杜甫和李白首次相遇在陈留,还遇到了另一位试图诗意的诗人高适,三人喝得酩酊大醉,一起登高,还结伴出游。第二次相遇,是在745年的秋天,杜甫和李白都为对方写了两首诗。

在声名大噪的李白面前,杜甫看起来像一枚小粉丝。其实,两位诗人惺惺相惜,在此后的人生中又互有诗歌来往,虽然再也没有见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失去父亲的资助,杜甫悠闲的日子结束了

和好友诗酒唱和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失去了父亲的资助,杜甫渐渐没有生活来源,不得不考虑谋求官职,回到长安。

天宝四年,杨玉环封了贵妃。杜甫回到长安,开始了长达10年困守京城的日子。他像个北漂青年一样,一直在首都寻找一个可以获得官职的机会。

读书人获得官职有几种方式。祖辈当过六品以上官的,后来可以增补进入官僚体制,但杜甫把机会给了弟弟;然后是参加科举,公元736年和745年,杜甫都参加过,均告失败。一方面,进士考试难度非常大,一年只录取30人不到,另一方面,李林甫担任宰相后,朝廷政治腐化,大批有才能人士纷纷落榜。

第三种方式,就是通过一品大官的推荐去当官。古代很多读书人都给当时的大官写诗自荐,李白写过很多,杜甫也写过,就是都没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段时期,杜甫的经济来源是什么呢?一方面,杜氏家族在长安有祖产,虽然杜甫这一支可能是远亲了,但毕竟少年时期回来读过书,长安地区杜氏家族人丁兴盛,杜甫尚有一些亲戚可以投靠。另一方面,杜甫渐渐有了些声誉,有很多高官赏识他,比如汝阳王就资助过他。当然,他跟李白一样,也能靠给别人写文章得到不菲的润笔费。

虽然朋友和权贵的接济让杜甫可以衣食无忧,但他仍然过着居无定所,动荡不安的漂泊生活。因为在十年蹉跎岁月里,他总是在犹豫到底是继续留在京城,等待为皇帝服务,还是直接离开。

终于在751年,事情迎来了转机。唐玄宗要举行三次大祭祀活动。杜甫写了《三大礼赋》上书给玄宗,玄宗看了极为满意,于是给了杜甫一次机会,进入吏部成为候补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的时光,依然喜忧参半。喜的是,杜甫终于结婚了,并且陆续生了几个儿女。忧的是,杜甫当了两年多的候补干部,却一直没有得到任何职务,结婚以后开销增多,杜甫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窘。

几年前还飘逸潇洒的富家子弟,如今却在长安终日为养家糊口而担忧。755年,杜甫终于得到了一个看管军库大门的职位,这年冬天,他离开长安回到奉先看望家人,写下了那两句著名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原来,他路过华清池,听说唐玄宗正和杨贵妃在温泉里享受,但自己回到家却发现小儿子已经饿死了。

安史之乱开始,杜甫的生活更加漂泊。直到他到成都安定下来,在这里,他遇到小迷弟东川节度使严武,严武一出手就在成都给杜甫一处草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是草堂,其实也不小,杜甫在这里纵酒吟诗,田园牧歌,后来揭不开锅,完全是因为喜欢喝大酒了。战乱时候饭都不够吃,哪来的粮食酿酒。

以他拿衣服换酒的个性,儿子饿肚子也真是不奇怪。至于卖惨,生活起点那么高,如果哪一顿饭没有高粱,那大概就已经算是“饥”了吧。

杜甫最后的人生轨迹

杜甫人生的最后两年,基本都在江河上漂流,坐船的日子比在平地走路还多。出夔州,过三峡时,驻立江面,杜甫写过一首短诗《旅夜书怀》:“飘零何所以,天地一沙鸥”,意思就是说自己像一只没有立足之地的鸟。

杜甫最后的人生轨迹,顺着长江来到宜昌,再来到江陵,也就是荆州,再经过洞庭湖进入湖南地界,先是在岳阳,然后顺着湘江来到长沙,来到衡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湖南,杜甫写下了人生最著名的一首七言绝句《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真真是把大唐那种曾经繁华无限,又无可奈何消亡的黯然神伤,写得淋漓尽致。

纵观杜甫的医生,大唐的命运转折,都如同这首诗一样,前半段欢乐无限,后半段尽是悲伤。但是,不得不说,直到去世,杜甫应该都是不穷的。如果真穷,又怎么有路费可以四处游荡呢?

关于杜甫如何去世,现在也没有定论。民间广泛流传一个传说:杜甫曾经在耒阳被大水所困,十来天没有东西吃,耒阳县令找到杜甫,给了他一些牛肉和酒,杜甫在过度饥饿之后又吃得太多,很快便去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洪业先生不同意这一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杜甫交游广阔,总有人接济,不是送他房子就是送他吃食,他可能心系家国郁郁不得志,他可能困窘潦倒,但绝对不是普通人理解的“贫穷”。

杜甫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却留下了诗歌创作伟大的文化遗产,将来有机会我们再为大家介绍杜甫的诗歌,感受杜甫的诗意。

編輯|Lo Lo

排版|Lo Lo

路上读书,你的音频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