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大家好,欢迎来到号。

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子,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而且是比较不受待见的皇子,主动要求到金国当人质,因为孔武有力,金人士兵都拉不开的弓,被赵构拉开了,所以金人认为赵构不是皇子,把赵构退了回去,要求宋朝送一个真正的皇子来当人质,回去后被认为智勇双全,得到了宋徽宗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兵第二次包围东京(开封)时,他的哥哥钦宗任命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希望他在外召集擒王之师来救东京,但他早就打好了做皇帝的主意,招兵买马,只为组织自己的班底,坐观成败,不救东京。任凭金兵把自己的父兄解压北方,然后自己随即就在南方(商丘)做起了皇帝,对于宗泽这般老臣,他原先加以利用,希望大家拥在自己当皇帝,所以开头十分尊重,言听计从,但皇帝坐稳了之后,他就不再听宗泽的话,拒不兑现还都东京的承诺,使得东京留守宗泽悲愤莫名,疽发于背而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构之所以背上了的千年骂名,就是因为杀了岳飞。

赵构和岳飞的关系10多年来,从来没有真诚相处,这是由于两个人的志向不同,走的不是一条道路。赵构发现岳飞能治军能打仗,就重用岳飞,想让岳飞成为自己的心腹将领,长期保护自己在江南小朝廷做皇帝,而岳飞是宗泽的部下,追随宗泽拥戴赵构做皇帝,只希望他能够收复失地,两人的想法根本不一样,随着时局的变化他们之间的关系时松时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凡是金兵进攻军情紧急的时候,赵构希望岳飞出力,就对岳飞慰勉有加,支持他整兵备战,此时两人关系就非常亲密,但是宋金之间的关系一旦缓和下来,或者正在进行议和,而岳飞还要坚持北伐收复失地,有可能成为议和的障碍,赵构就对他的态度冷淡下来,十多年中,两人之间的关系时松时紧,不断的反复直到岳飞被害。

公元1127年,徽钦二帝被俘北去,赵构在南京(商丘)继位后就策划迁都,实际上是避敌难逃,这时岳飞的家乡已经沦陷,他本着爱国的赤诚,冒味上书言事,反对迁都,劝赵构“亲率六军,迤逦北渡,则天威所指,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子期可复。”这一建议本无任何错误。但却犯了赵构的忌,岳飞因“越职言事”的罪名被撤职,勒令“归田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构虽然乐意求和,但在金兵大举南犯暂时求和不成的时候,也得依赖于忠勇的将士来保自己的命,在这种新形势下,岳飞才得以率部擒王,屡败金兵,成为威震敌国的青年将领,为赵构倚重,不过岳飞抗金是真,赵构抗金是假,在赵构看来金要抗,但不可以太抗,完全不抗,眼前就保不住老命,如果太抗,就堵死了日后屈膝求和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赵构就用极为卑劣的两面手法来对付岳飞,一方面对岳飞加官晋爵,表扬赏赐,进行笼络,另一方面却事事进行掣肘,限制岳飞的兵力,不发足够的军粮与武器装备等等。更为露骨的,是一再下令,进军时不可超越朝廷所允许的界限,而岳飞在公元1134年收复襄阳、信阳等地的战斗中,就一再越过朝廷所允许的界限,使得赵构寝食难安。

赵构与岳飞在抗金一事上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岳飞是希望朝廷北伐收复失地,认为这是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大事,只能全力以赴,义无反顾。而赵构就想偏安一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赵构的想法是,其一:自己被金人俘虏过,追击过,是死里逃生,产生了恐金症,唯恐战而不胜,就会一败涂地,自己的小朝廷与身家性命全部都会赔进去。其二:即使有幸战胜,迎回了钦宗,自己没有儿子,必然让位。其三:如果真正“直捣黄龙”,打垮了金国,统兵大将功高震主,也会威胁赵家帝位的安全。偏安一隅是最安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南宋的几个抗金名将中,有的贪财有的好色,有的明哲保身,各有各的缺点。而岳飞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既不贪财也不好色,爱民如子,与士兵同甘共苦,有坚定的北伐的信念和意志,还会打仗。这对于一个风雨飘摇的南宋小朝廷的皇帝来说。是最可怕的事情,所以说是赵构害死了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