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信集团】刷脸支付为什么如此流行?我们的面孔信息是否安全?

人脸识别技术之所以能成为目前最流行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受智能手机发展的驱动,基本人人都有智能手机,而拍照是基本配置;其次得益于人脸样本采集的便捷性。虹膜、掌静脉等的采集需要在特定的采集设备进行采集,过程过于繁琐,而人脸采集过程简单,用户即可通过手机完成人脸采集。三是人脸识别市场极其巨大,所有需要身份验证或刷卡的地方都可成为人脸识别技术落地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未来,随着人脸识别产品的成本不断降低,其市场规模不可估量。

那么随着人脸识别的普及,会不会有人盗用我们的面孔信息?

“会不会有人盗用我们的面孔信息?”“刷脸支付”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不少用户开始担心自己的“颜值”会被泄露和盗用。如何确保这些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成为行业共同面对的问题。据新华社报道,近日支付宝发布《生物识别用户隐私与安全保护倡议》,呼吁相关科技企业共同保护用户生物识别信息,“企业在采集用户生物信息时应遵循‘最小、够用’的原则,防止被滥用。”

生物识别技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突破,这其中又以刷脸支付最具代表性。然而,新技术应用在为社会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用户的隐私与信息安全保护,同样不容忽视。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国内在生物支付方面的头部企业之一,支付宝率先发布相关倡议,既是企业自身责任感的一种体现,也对行业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该倡议由五部分构成,分别从隐私、安全、防止信息滥用、责任与监督、公平等角度,呼吁对生物识别的发展进行规范化管理,来确保行业可控、健康的发展。比如,应遵循“最小、够用”的原则,采集时仅向用户申请必要的信息授权,充分保障个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其实是有相关法律支撑的。如《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就明确要求,个人信息控制者开展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时,应遵循最少够用原则。

可见,这份倡议首先其实是企业与国家相关规定及法律的一次主动对接。以往在谈到用户隐私保护时,我们可能更多侧重于呼吁监管部门的跟进。其实,企业的“自我觉醒”和担当意识同样至为关键。一方面,再严的监管,最终也需要企业来执行和配合;另一方面,在刷脸支付这类强技术应用上,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相关信息的获取上,企业都具有优势。也就是说,只有企业真正从源头将对用户的隐私与信息安全保护置于产品的开发逻辑中去,并根据现实运行情况及时加以修正,才能确保信息安全保护效力的最大化。因此,这样的倡议和行动,不该只有一家企业带头,所有的企业都该自我排查,向标准和法律看齐。

其实,这样的企业行动,不仅是对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负责,从长远看,也是对生物识别技术本身的正名和行业长远发展的保障。媒体报道显示,如今我国生物识别技术处于全球先进水平。相关企业如果能够率先在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性上做好示范,既能够打消用户的疑虑,加速技术的应用步伐,继续保持国际竞争优势,也让更多人享受到技术进步的红利。

毫无疑问,以刷脸支付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是大势所趋。做好技术应用中的隐私保护,防止信息滥用,建立相关的保险机制,便是为刷脸支付加装一把安全锁,也是实现技术“又好又快”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在这种严峻的业态环境之下,唯有创新商业模式,回归用户需求,为用户打造定制化需求体验,才是最佳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刷脸支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文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