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科技的进步,AI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逐渐被运营到课堂上,用来检测学生上课时的行为。

南京一高校在课堂试水AI检测,摄像头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获取两名学生的课堂表现,并以标签的形式计算出「听讲、阅读、举手,趴桌子、玩手机、睡觉」等动作次数。

其实这已经不是AI技术第一次出现在学校里了。

2018年贵州省仁怀市第十一中学就给学生们发了一套校服,这套智能校服,能精准、及时记录他们的出勤和活动。

只要身着这套校服,学生进出校门的准确时间就会自动发送给学校老师和家长。如果未经许可出校门,那也会激活自动语音报警器。

而且校服还会配合校门口的智能摄像头一起使用,假如学生互换校服,警报也会响起。

除此之外,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也在去年 3 月份引入了一套类似系统,该校率先在高一的两个班级试运行智慧课堂,通过在教室安装 3 个组合摄像头来实现无感刷脸考勤。

同时通过摄像头,还可对课堂上学生的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异常行为实时反馈。

至于课堂行为分析,校方称,系统每隔 30 秒会进行一次扫描,针对学生们阅读、举手、书写、起立、听讲、趴桌子等 6 种行为,再结合面部表情是高兴、伤心,还是愤怒、反感,分析出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状态,用以教师的教学反馈。

但校方也表示,课堂学生行为统计分析属附加功能,「现在应该说连 (考评) 参考都谈不上」。

即使如此,许多网友还是对这项技术表示十分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隐私权之外,信息被泄露、贩卖也成了一个大问题。有例可循的是,2018年8月的一则裁判文书中,就披露了一起非法出售学生信息的案例。

当时负责管理维护安徽全省学籍管理系统张某,利用职务之便,以每条1毛钱的价格,出售了4万名学生的隐私信息。

现在AI各项技术都已经十分成熟,并对走进校园跃跃欲试。家长的态度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

有些觉得孩子年纪还小,需要这样的监管。也有些父母觉得,要尊重孩子,将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