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被救赎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清康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十月的一大,北京城处决人犯的市口法场,观者如云。由皇上钦定的一个名叫张明德的犯人,即将在这里被凌迟处死(俗称千刀万刚,行刑时由刽子手由左至右鱼鳞碎割犯人身体)。然而,奇怪的是,在监刑官身后的看台上,依次坐着一排皇室宗亲和朝廷要员,有人认出,其中竟有大名鼎鼎的皇八子允治、顺承郡王布穆巴等人。这张明德所犯何罪,竟由皇帝钦命凌迟处死,又是什么原因使这么多朝廷要人,亲临法场,观看行刑呢?事情还要从康熙立太子说起。满族在关外和入主中原初期并没有类似中原王朝那种立太子的习俗。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后,经过一场激烈的斗争,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登上了皇帝宝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承郡王布穆巴剧照资料

皇太极死后,为了皇位继承人问题,清政权内部又经过一场剑拔弩张的争斗,最后达成妥协,拥立年仅六岁的顺治帝福临登位福临因天花而死,临终时在几个年龄都不大的儿子中,选立了已出过天花的皇四子玄烨为继承人,这就是康熙帝。入关以后,满族逐渐受到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至康时尤甚,在一些满文的支持下,康决定仿照历代王朝的做法,预立皇储。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册立年仅两岁的皇子允为太子,这是清代册立太之始册立太子,在当时是颇具战略意义的。当时清延与南方三藩军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不少州县已陷于吴三桂之手,立太子之举向天下表明国统所系,具有安定人心的意义。册立大典完全照汉族王朝的礼仪,但细想起来,它却与历代王朝立储有细微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太极剧照

一则它违反了满洲拥立强者的旧俗,遭到一些人的不满;二则这一时期清朝还不具备与立储有关的一系列制度,如太子的教育、太子与皇帝的权力分配,等等。最初,问题还不明显,太子年幼,其生母早丧,康熙帝军政事务繁杂,太子允初交给其乳母和一群宫女、太监们照顾。后来,待到康熙诸子逐渐长大时,问题便开始显现出来。首先是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使康熙诸子中稍具才识者无不觊觎太子的地位。其次,清朝也设有一套有效的制度,防止太子权力的增长以至影响皇权。因为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影响力的,一些阿谀逢迎的官僚们为了日后的富贵,不遗余力地讨好太子,为之效力,这就直接影响了皇权的尊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画像资料

皇权与太子权的摩擦,很早便暗暗开始了,而其他一些皇子则各自结党,推波助澜,以便从中得利。康熙一生,共有子女五十多人,其中儿子三十五人,后来长大成人的也有二十多个。皇子的特殊地位以及当时形势,使不少皇子很早就卷入了权力斗争之中。到了康熙后期,皇子们大体上形成了三派:太子胤初和三子胤祉为一派,这一派人数甚多。由于胤初的太子地位,周围集结了一大批官员,他们围绕在胤周围,胤祉当被废去,他们便开始产生分化,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试图为恢复胤祉的太子地位而努力。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十三子胤祥、十七子胤礼为一派,这一派活动一直十分隐蔽,胤自号“长春居士”,与诸皇子关系都维持得较好,直到最后才露出庐山真面目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胤初剧照资料

皇八子、九子胤糖、十子胤横,十四子等人为一派,人数最重,实力雄厚,胤广泛交结朝廷上下官员,名声远播,支持者很多,活动频繁。皇子们各自结党,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到康熙中期以后愈演愈烈。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及康熙帝本人的容忍、太子派群臣的积极活动,太子权力越来越大,使朝廷出现有两个权力中心的倾向,这渐渐引起康熙的忧虑和不满。康熙本人年轻时似乎不太看重权力,到了晚年却愈益紧握权柄不放,使他与太子之间的摩擦日益加剧。康熙对太子揽权企图隐忍不发,但越来越不满意。另一方面,诸皇子似乎看准了这种矛盾,纷纷活动,设法突出自己的地位,而活动最积极的就是皇八子这一派。这种矛盾斗争发展到康熙四十七年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八子剧照资料

这一年发生了两件举国震惊的大事。一是这年九月康熙下令废去太子,二是发生了阴谋暗杀太子案。在太子被废之前,暗杀太子的阴谋便开始酝酿,这便与我们开头所讲的法场上的犯人张明德有关了。张明德是当时一位有名的算命先生,由于当时诸皇子皇位的特殊背景,这类人很吃香,皇子们和很多满汉大臣都常请这类人看相。一天,张明德去宗室王公普奇家中看相,二人谈起皇太子胤行事甚恶之类的话。张又到顺承郡王布穆巴府上看相,他将普奇的话转述给布穆巴,并说想谋刺胤,为民除害。布穆巴十分害怕,将这事悄悄转告了皇长子胤提。皇八子胤禩也听说了张明德的大名,将他请到府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奇剧照资料

张显然略闻胤禩的野心,为他看相,说他必定“位至极尊”,会当上皇帝。随后,张明德向胤禩详细说明了行刺太子胤之事。张表示,太子恶名昭著,自己愿意招纳一些好汉,前去行刺。又说,当今天下共有好汉(飞贼)十六人,已招得二人在京,但宫中武艺高强的人甚多,也须联系上一二人方可下手,最好能活动一些官内新满洲卫士参加。张明德的建议使胤禩怦然心动,他禁不住去找皇九子胤禟、十四子胤禵,告诉二人,看相人张明德说太子甚恶,他结识好汉,可谋行刺。胤禟、胤禵也许感到这一行动太危险,不敢贸然行事,但胤禩似乎也并未死心。不久,就发生了康熙废太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