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有个朋友叫小Z,

Ta是一个“双面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切不开心的情绪,

Ta都留给了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别人时,

Ta总是保持微笑。

在大家眼里,

Ta很乐观、开朗,

还喜欢助人为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世界上,

有很多人像小Z一样,

是不开心的“双面人”。

你也许听说过,这就是抑郁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

全世界有3亿多人,

正在遭受抑郁症的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抑郁症的表现很复杂,

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核心症状

情绪低落

闷闷不乐,绝望无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趣减退

看到以前感兴趣的东西,

也提不起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愉快感缺失

生活再精彩,也体会不到开心,

往往和当时的处境不相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心理变化

① 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 负罪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③ 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④ 思维迟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⑤ 自杀观念和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身体变化

① 睡眠紊乱:

睡不着,容易醒,

经常做噩梦,醒的特别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 食欲改变:

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

食欲减退,少数可能暴饮暴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③身体各种不适:

身体疼痛,便秘/腹泻,

腹痛,心慌,呼吸困难。

在医院却查不到是什么毛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以外,抑郁症还有一个特殊的生物钟:早上起来情绪低落严重,下午和晚上有所减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小Z来到精神卫生中心

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配合医生,

小z接受了正规的药物治疗

例如,小Z服用了

增加神经递质浓度的药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5-羟色胺”浓度过低,Ta就更容易发生抑郁。所以,有的药物是用来维持一种叫作“5-羟色胺”的神经递质的浓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有的药除了能够维持5-羟色胺的浓度之外,还加入了维持另一种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

以上这些药物比较常见,

它们的副作用都比较轻微,

大都在可承受范围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特别注意:

在初次服药期间,

家人看护尤其重要,

千万不能让患者独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抗抑郁药物一般在10-14天开始起效。有自杀倾向的严重抑郁症患者初次服药后,由于执行力有所改善,反而可能会将“蓄谋已久”的自杀计划付诸实际行动。

另一方面,

小Z还需要配合医生,

辅以正规的心理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心理治疗可不是普通的聊天。例如,有一种短程认知行为治疗,需要进行每周1次、每次1小时、共8-12周的专业会谈。心理治疗也不是简单的聊聊天。心理咨询师通过会谈,了解来访者的认知问题,并不断修正它。

于是,小Z吃了抗抑郁的药物,

接受了心理治疗,

又阅读了很多积极心理学的书籍。

Ta开始尝试了解自己的内心,

聆听自己的身体感受,

慢慢挖掘属于自己的潜力,找回了自信,

渐渐走出了抑郁症的雾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记:

小Z是幸运的。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像小Z一样的人,身处困境之中,却得不到家人和朋友的理解。

无论如何,请我们每个人,都换个角度看待抑郁症。抑郁症不全是消极的,负面的。它像是Ta的大脑发出的一个信号,在对我们每个人说,“我生病了,我需要帮助!”

这时,我们不妨伸出援助的手,帮助Ta停下脚步,重新审视自己,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每一个身处困境的Ta知道:

注释:

1. 如果你发现你的朋友不开心的情况已经持续2周以上,而且无论什么好事情发生,Ta都感觉高兴不起来,建议你带Ta到正规的精神科/情感科就诊,让专业的医生来帮助Ta。

国内各大城市的精神卫生中心,一般都设有心身科或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大型综合性医院,通常也设有心理科门诊。如果你生活在地级市或县级市,那就尽量选择当地的公立精神专科医院

2. 常见抑郁症药物的副作用都是可以克服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具体选择哪种药物治疗,专业医生会综合考虑,根据患者的个体素质和症状特点等作出选择。

3. 认知疗法的核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医生改变患者的认知,认知改变情绪反应,情绪改变人的行为模式。

参考文献

1. 江开达《抑郁障碍防治指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6

2. 李凌江,马辛《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6

3.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4. 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

5. Alan Carr.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Human Strengths (2nd Edition), 2013.9

作者:邵丽,临床医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编辑:刘芳菲

画面策划:Sheldon,周源

绘制:周源

排版:牛猫

鸣谢:王丽平,杨策策

本文已发表于墨子沙龙,版权归墨子沙龙所有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自媒体、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本账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