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ldon

Sheldon

网易号

关注
2.8万粉丝
3关注
1612被推荐
IP属地:浙江

TA的勋章

用漫画解释宇宙,就是这么简单

  • 每个人都成为真正做事的人,关心真实的诉求,解决真实的问题,这个世界才会越变越好。
  • 没讲黎曼曲率张量啊?
  • 精神卫生科应该与时俱进,开设一个新的精神病类别:“网络精神病”。其典型症状为__________(详情请大家在评论中补充)。
  • 2022诺贝尔物理奖:量子纠缠是大自然的“障眼法”吗?

    2022-10-05
    17跟贴
    图片
  •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部分颁给了阿斯派克特、克劳泽,以表彰他们“用量子纠缠的光子做实验,证明贝尔不等式不成立”,另一部分颁给了蔡林格,以表彰他“在量子信息科学中的开拓性工作”。总的来说,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量子纠缠。在最近的几十年中,诺贝尔物理学奖一直在为几个前沿领域轮流颁奖。有些年份颁给高能物理学,有些年份颁给凝聚态物理学,有些年份颁给天文学和宇宙学,有些年份颁给应用物理学,有些年份则颁给量子光学。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算是颁给了量子光学,因为获奖的三位科学家都是量子光学专家。但是,往年的量子光学研究都是偏实验、偏应用的,跟量子理论的基本问题关系比较远。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则不同。今年的获奖研究虽然都是量子光学实验,都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但它们同时也为量子理论中一个困扰了人们多年的基本问题,提供了明确的答案。因此,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特别值得有求知欲的人关注。要想搞清楚诺奖研究说的是啥,我们先要说一说其中的关键词:“量子纠缠”。理解“量子纠缠”需要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理解什么是量子。简单来说,量子是一种具有二元性的物理现象。在量子出现之前,物理学家设想世界上的物质要么是以粒子形态存在的,要么是以波的形态存在的。粒子是点状的,一次只能占据一个位置,但波是散布在整个空间中的,而且一束波中存在很多不同的“波形”,是由许多“波形”叠加在一起的。量子理论告诉我们,所有物质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所有物质既占据一个位置,又是散布在整个空间中,是由许多“波形”叠加在一起形成的。这种逻辑看起来很矛盾,但是量子理论的数学推导和实验结果表明,这都是真的。举个例子,如果你人在北京,你就不可能同时在上海。但是在量子世界,假如一个粒子人在北京,它还可以同时在上海、广州、杭州等等。施展多重影分身术了属于是。第二个步骤:理解什么是量子纠缠。前面那个例子说的是一个粒子的量子状态。一个粒子不可能形成量子纠缠。形成量子纠缠至少得有2个粒子。现在就让我以2个粒子为例,说一说什么是量子纠缠。假设你是一个粒子,你对象是另一个粒子。你的状态是既在北京也在上海,你对象的状态也是既在北京也在上海。这时,你们二者形成的集体,其量子状态可能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是量子纠缠态。虽然你既在北京也在上海,你对象也是既在北京也在上海。但假如你在北京的时候,你对象一定在上海,或者你在上海的时候,你对象一定在北京。那么你和你对象处于的这种量子状态,就是量子纠缠态。这时,你会发现,你的状态和你对象的状态是“联动的”,我只要知道你们其中一个人的状态,就能100%确定另一个人的状态。第二种可能是无纠缠的量子状态。假如你在北京的时候,你对象既在北京也在上海,ta具体在哪儿我们并不确定。并且,你在上海的时候,你对象既在北京也在上海,ta具体在哪儿我们也不确定。这时,你会发现,你的状态和你对象的状态是“无关的”,即使我知道你们其中一个人的状态,我也完全无法确定另一个人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就是“无纠缠的”。总而言之,量子纠缠就是一种神奇的量子现象——两个(或多个)粒子的量子状态虽然都是既在这里又在那里,但是它们相互之间却形成了一种神秘的“联动”。这种神秘“联动”导致,无论这些粒子相距多远,只要你通过实验测量确定了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你就可以同时确定远在天边的另一个(或多个)粒子的状态。说得再通俗一点儿,量子纠缠就是粒子之间形成了一种类似“超光速心灵感应”的状态,只不过这种“超光速心灵感应”是完全遵守量子力学公式的。看到这儿,你可能觉得量子纠缠玄之又玄。是的,在物理学家提出量子纠缠之初,所有的人都觉得它是玄之又玄的。关于量子纠缠到底是怎么回事,物理学家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世界真的是存在这种玄妙的现象。粒子之间真的可以形成类似“超光速心灵感应”的状态。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玻尔。另一派则认为,以上说的都是障眼法。量子理论确实可以允许类似“超光速心灵感应”的状态,但这恰恰说明量子理论的发展还不成熟。量子理论可能是某种更高级理论的半成品状态。假如将来我们发现了更高级的理论,就会发现,这种类似“超光速心灵感应”的状态只是表面上成立,实际上并没有“超光速”也没有“心灵感应”,这一切就像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人物影像,电视盒子里并不是真的有人。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爱因斯坦。你可能会问,到底是波尔对,还是爱因斯坦对呢?在他们生活的年代,答案是不知道。因为当时并没有人能够真的把一对量子纠缠的粒子造出来。况且,就算当时有人能造出来,他们也只能研究“电视盒子”之外的影像,他们没有办法真的打开“电视盒子”,看看里面是不是真的有小人。又过了几十年,到了1960年代时,一位叫贝尔的物理学家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利用量子纠缠的公式,推导出了一个不等式,叫贝尔不等式。贝尔证明,假如爱因斯坦是对的,贝尔不等式就是成立的。假如我们通过实验测量得出,量子纠缠的粒子使得贝尔不等式成立,我们就可以证明,爱因斯坦是对的,玻尔是错的;量子纠缠是障眼法,是假的。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前面两位诺奖得主阿斯派克特、克劳泽真的造出了处于量子纠缠的光子,并用它们开展了验证贝尔不等式的实验。结果证明,贝尔不等式不成立。这说明,爱因斯坦错的。我们不能说量子纠缠是障眼法。这就回答了关于量子理论,困扰物理学家几十年的一个基本问题。用物理学的黑话来说,叫量子(力学)理论的局域实在性问题。详情请看《给忙碌者的量子力学课》第6、7、8讲。当然,这个结果并不能说明玻尔是对的。因为这个结果还没有排除其他可能性。因此,这个结果并没有完全回答大家对量子理论的质疑。但它好歹给了我们一个答案,那就是爱因斯坦的理解是错误的。在我们这个年代,这已经是量子理论的一个惊天动地的成果了。从1950年代开始,诺贝尔奖就很少颁给与量子力学基本问题有关的研究了。这一方面是因为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研究高峰已经过去了。另一方面,人们都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应用量子力学,让它开花结果去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科学家数量很少,成果很有限。假如一个博士生胆敢声称自己要研究量子力学基本问题,他很有可能被前辈告诫:盛宴已过。有资料说,克劳泽年轻时曾经对费曼说,他要用实验来检验贝尔不等式。结果,费曼激动得把他从办公室赶了出去。因此,我觉得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终于干了一件正事。它终于为一项颠覆了人们基本认知的量子理论的研究成果颁发了应有的荣誉。理解了本届诺奖的第一部分“用量子纠缠的光子做实验,证明贝尔不等式不成立”,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第二部分,“在量子信息科学中的开拓性工作”。简单来说,第二部分的获奖者蔡林格,也是一位坚持自己研究兴趣的物理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有2点。第1点是他和团队首次制备了一种由3个粒子组成的特殊量子纠缠态——GHZ态。其中的Z就是蔡林格德语名字的首字母。这种GHZ态在量子计算中有重要的应用。第2点是,他和团队利用量子纠缠的粒子,首次实现了“量子离物传态”(又叫量子隐性传态)。通俗地讲,就是把A粒子所处的量子状态,传送到一定距离外的B粒子身上。这时,你会觉得A粒子消失了,而B粒子变成了A粒子。“量子离物传态”是一种量子力学独有的信息传输方式,它的成功实验让我们拥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信息传输手段。假如我们要将科幻电影中的“隔空传送”变成现实,那么唯一有可能实现的方法,就是利用“量子离物传态”。值得一提的是,第2点的研究论文是蔡林格团队在1997年时发表的。论文的第二作者是一位中国人,叫潘建伟。“量子离物传态”的技术如今也由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拓展到了千公里的距离上。总之,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既是实验突破,又是理论突破;既有深刻的科学背景,又具有广泛的话题性。它必将在科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易友生活杂谈
  • 谢谢@漫编室 赠送的《海兽的孩子》。这套书的作者是日本漫画家五十岚大介。他曾经凭借这部作品获得日本漫画家协会赏优秀奖。这套书讲述了性格火爆的日本姑娘安海琉花,在一对被儒艮抚养大的双胞胎兄弟海与空的引导下,进入了一个自己从未接触的世界。这本漫画还曾经拍成了电影《海兽之子》。有人说,五十岚大介是日本漫画家中,受传统美术教育的影响最深的之一。如果你看腻了那种千篇一律的主流日本漫画,想要尝试不同的视觉风格,不妨试试这套《海兽的孩子》。
  • 朱鹮:“人生路漫漫,白鹭常相伴。”
  • 漫画 | 中国科学家提出物理化学新概念:纳米限域催化

    2021-11-08
    图片
  • 晒单《量子场论》中文版。相比影印版,纸张质量变好,排版也变清楚了。十分推荐!@朗道集结号
  • 在六一这个欢乐的节日,我很开心向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宣布,我们又出了一本新书,叫《这屁股我不要了!你不知道的动物科学》。这是一本既严谨又有趣的科学漫画书,从今天起将在全网预售。关于这本书,我想请你了解三个要点。第一,这本书的内容很严谨。为了保证细节准确,我和团队查阅了近百篇科学
  • 【转发抽奖】上周六,也就是2021年5月22日,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与着陆平台分离,正式踏上火星表面,现在已经正式开始科学巡视探测。想了解天问一号和祝融号的探险之旅吗?想知道我国星球探测近年来的进展和成就吗?如何给孩子讲中国航天的故事?我的朋友行星科学博士@haibaraemily 最近出版
  • 前往金星的列车即将到达。总觉得哪里不对
  • 第六届量子信息、时空及拓扑物质国际会议在重庆大学召开。Logo设计得很有寓意。会议一个主题是时空,跟黑洞有关,会议缩写Quist是一种鸟,所以Q画成了有点像黑洞,又有点像小鸟的样子。下面的U和I叠加在一起,刚好组成了波函数的符号Ψ,表示会议的另一个主题,量子。QuIST的字体像电路板上的电路,表示会议的另一个主题,信息。
  • 据说这里是刘璋请刘备吃饭的地方。我记得三国演义上写他们大吃大喝了近100日,全部由刘璋报销,也算是下血本了。
  • #中国科学家观测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 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探测到了能量高达1PeV的超高能伽马射线的光子。这个事会有专家解读,我来吐个槽。1PeV是相当高的能量了。其中,eV(电子伏特)是微观粒子的能量单位。我们平时看到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可见光,平均每个光子的能量大约是0.1eV。我们平时在医院里照的X光,每个光子的能量大约是100keV,也就是可见光的100万倍。医院伽马刀发射的伽马射线,每个光子的能量大约是1MeV,也就是可见光的1000万倍。在地球上能量最高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中,粒子对撞的能量大约是1000GeV,如果转化成光子,它的能量大约是可见光的10万亿倍。LHAASO接收到的这个超高能光子,能量是1PeV = 1000 000 GeV,是可见光的1亿亿倍。这是啥概念?如果把可见光的能量画成一个1厘米高的直方图,那么这个超高能光子的能量就得画成630多个天文单位高,距离都超过冥王星轨道半径的10倍了。光子的能量这么高,不仅让我想到2012年一帮物理学家开的脑洞。他们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假如我们的宇宙是一台计算机模拟出来的虚拟宇宙的话,那么根据现有的理论和实验参数,宇宙射线的能量不应该超过10^11 GeV。如果我们观测到宇宙射线的能量超过这个限制,就很可能证明我们的宇宙不是虚拟宇宙。那么这次观测到的超高能光子超过这个限值了吗?并没有,它的大小只有这个限值的10万分之一。所以,这次宇宙观测,并不能排除“我们的宇宙是一台计算机模拟出来的虚拟宇宙”这个结论。吐槽完毕。当然,这个发现在天文学上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什么样的天体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通过什么过程才能发出这样高能量的光子,这才是天文学家真正要回答的问题。
  • 太阳出来,温度高于-15℃才会起床。
  • 我以前YY过一个火星社交软件。基本功能是,不管你给好友发什么内容,消息都会延迟3-20分钟。就好像你和好友一个住在地球,另一个住在火星一样。你永远也没办法和朋友进行即时通信。因为火星与地球的距离时远时近,光在它们之间传播的时间有时是3分钟,有时是20分钟。不知道社交恐惧症人士会不会喜欢这样的感觉。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是陆游在这条巷子居住时写下的。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