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装剧里面被吐槽得最厉害的就是铠甲问题。如果仔细观察我们的古装剧,你就会发现许多剧里面的铠甲都是类似的,甚至是一模一样的。更为神奇的是,这套铠甲会被用来拍秦汉时期的电视剧,也会用来拍唐宋明时期的电视剧。

比较有"考究"的是清朝的铠甲,因为特色比较明显,现存的实物比较多,所以在古装剧中体现得比较合理。另一个比较"考究"的是秦朝——因为兵马俑的存在,秦朝历史剧的铠甲可圈可点。但是,"可圈可点"不代表完全正确。前段时间《大秦帝国·天下》发布了预告片,从预告片里,我却看到了欣喜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秦帝国之天下》剧照

秦代铠甲都是什么样子的?兵马俑给我们提供了借鉴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兵马俑,我们对秦代铠甲的了解程度会有多少?

很可能只有一点点,尤其是普通人,知晓得会更少。原因很简单:现在有了兵马俑的存在,所以我们大体上知道秦朝的铠甲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几乎是同时期的楚国、齐国、赵国等等,因为没有太多大型文物的存在,我们对这些国家的铠甲就知之甚少。

所以,兵马俑的存在,对我们了解秦代铠甲居功至伟。那么,秦代铠甲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可以来看看兵马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兵马俑:注意铠甲之间的区别

我们从这张图片中可以看出,秦代铠甲似乎分为两种。第一种,图片中位于中间的人物身上穿的是一种,左侧的人穿的是另一种。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呢?其实位于中间和右侧的这两位军衔比较高,他们头上戴了象征军人地位的"冠",他们的铠甲也和普通士兵有所区别。

这种铠甲,我们现在一般称之为侧襟皮甲。它的主要特色是,甲片呈方形,方形之上呈"V"字形——这是因为甲片上有铆钉,甲片与甲片之间用牛筋穿插成"V"字形固定。一般情况下,这种铠甲共有甲片160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官的铠甲

而左边的这位,很可能只是普通的士兵。普通士兵的铠甲甲片较大,甲片上有一些稀疏的铆钉。

但是,甲片大就有一些坏处:韧性差,容易被箭和矛穿甲。所以,军官的铠甲明显是要好于士兵的。

在兵马俑中,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穿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士兵的铠甲

这种图片给我们展现的士兵,头上都梳了非常精致的"中分"。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专门说过秦朝士兵的发型问题:

也有许多人头上用布巾包裹住了头发,但铠甲还是保持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士兵的铠甲

既然有了这些参考,我们在拍电视剧的时候就方便多了。如果你要拍唐宋时期的的电视剧,如果你想把服装还原得好一点,你还得使劲去考究一番。但拍秦代的电视剧就好办多了——直接带着服装指导去看几次兵马俑就行了。

但是,事与愿违的是,大多数关于秦朝的古装剧依然把铠甲拍得极差。而《大秦帝国之天下》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大秦帝国之天下》中的铠甲,显然高度借鉴了兵马俑

那么,在《大秦帝国之天下》这部剧里,是如何向我们展现秦代铠甲的呢?

请看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秦帝国之天下》剧照

有没有发现其中的奥秘?

也许还没发现。但没关系,让我们来简单比较一下这种铠甲与兵马俑铠甲中的契合度。

首先,我们从兵马俑的照片中可以发现,无论是秦代士兵还是军官,脖子上似乎都系了一个"围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兵马俑的“围脖”

即便是普通士兵,脖子上也都会有非常厚的"衣领",看起来如同"围脖"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兵马俑的“围脖”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为了保暖吗?

我个人觉得,保暖是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保命"。这种高高的"围脖",在战场上两军对战的时候,对士兵的脖子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

但是,这个小小的细节,很多关于秦朝的古装剧都忽视了。

其次是,用来固定铠甲的"布带",也被许多剧给忽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意细节

但《大秦帝国之天下》却将这一个细节很好地还原了出来,而这一点,在以往的古装剧中几乎是没有体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秦帝国之天下》中的剧照

有人可能要问了:兵马俑上的冠和衣服,明明和铠甲都是同样的颜色,怎么《大秦帝国》里边搞了个红色的?

其实兵马俑原先是有颜色的,这是因为在地底下的时间太长,再加上出土时突然"曝光",涂在上面的颜料基本上就没了。

但我们现在依然还可以从一些出土现场的照片里,看到兵马俑身上残存的颜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兵马俑原先是有颜色的

所以,就这些细节来说,《大秦帝国之天下》做得是非常好的。

你可能觉得:嗯,这有啥了不起的,别的电视剧铠甲乱七八糟,大家还不是照样看!

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们来简单比较一下我们所看过的秦朝古装剧。

不止是铠甲错误,秦代铠甲戴冠而不戴盔,关于这一点,很多秦朝影视剧也都搞错了

同样是"大秦帝国"系列,在第三部里面,秦朝军官的铠甲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秦帝国》第三部

大家请注意:第一,将军的铠甲有很多种;第二,部分将军是戴了头盔的。

包括口碑极好的《大秦帝国》第一部,其实里面的铠甲也丝毫没有考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秦帝国》第一部《裂变》

其中第二部要稍微好一些,看起来还是有些许秦代铠甲的风格。

但这仅仅是主要人物,其他次要角色(如下图左侧的人物),铠甲就又和其他电视剧中的铠甲差不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秦帝国》第二部

在这里我主要想表达两个观点:

首先,在关于秦代的古装剧中,目前给我们所呈现出的铠甲,基本上是杂乱无章的。你可以用它来拍秦代,也可以用来拍唐宋元明。这种乱象,值得我们重视。

其次是,秦代的铠甲,重视冠而不重视盔。所以你可以看到,兵马俑中国的军官,头上戴的都是冠,而不是头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代士兵戴冠不戴盔

所以现在也有一种非常普遍的看法:中国秦汉时期的军队,不重视对头部和面部的防护。

而相比之下,同时期的古代欧洲士兵,一般更重视对头部和面部的保护,而下身甚至是上身,往往都是裸体或者穿上少量铠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希腊士兵

当然了,这是题外话。

总之,如果你拍秦代古装剧,如果士兵头上都带了头盔,那这部剧的气质立马就降低了许多。

我们如果现在回过头去看许多以前拍的"老电影",我们就不得不感慨,当时的电影对秦代铠甲还原得还算是比较不错的。比如《荆轲刺秦王》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军官头上戴冠而非戴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荆轲刺秦王》电影 剧照

而这也的场景,在现在的电视剧中似乎很少见到了。

不得不说,国产剧近十年实际上是退步了的,而今年有了"复兴"的苗头

所以不得不说,在服饰、器物等方面,国产剧这些年实际上退步了许多。

像《赤壁》这样的电影,尽管在08年上映的时候吐槽的人很多,但今天我们回过头再去看,它的服化道做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赤壁》剧照

在12年上映的电视剧《楚汉传奇》中,剧组也对秦国的服饰予以了一些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楚汉传奇》剧照

虽然错误很多,但至少还是能看的。

但到了现在呢?到现在简直不忍直视。比如新版的《寻秦记》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版《寻秦记》项少龙的比较

相比于古天乐版,新版的对历史毫无尊重。你说这个人是项少龙,可以,你说他是赵子龙,好像也没问题,你只要别说他是皇太极,似乎都值得商榷。

这就是我们现在古装剧中的服化道生态。

正因如此,《长安十二时辰》以及还为上映的《大秦帝国之天下》《孤城闭》《江山纪》等这种注重细节的剧,不论剧情如何,至少它的精益求精、尊重历史和文化的态度,值得我们认可。

请记住19年——这是中国古装剧重新崛起的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