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弹奏时,发现我们浆果艺术的很多孩子会出现手腕及胳膊震动的现象,幼儿时期的弹奏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同样是晃动手腕、胳膊,但是原因却不尽相同。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是钢琴技巧和音乐的途径,而掌握技术只有通过练习来实现。有了正确的弹奏方法,才能获得表达情感的手段。有多少音乐就有多少技术。
因而,钢琴的良好触键必须是手指独立、手腕松弛灵活及整个手臂重量互相协调作用的结果。声音的效果与弹奏方法是一致的。所以,在基本功练习中,必须重视手指与手腕的训练。每一个想学好钢琴的人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怎样发出好的声音,怎样训练好的基本功。但弹琴放松是必要条件。有了手腕的放松、胳膊的放松、身体的放松等条件,才能弹奏出好的、动听的乐曲。

1、生理现象的抖动

钢琴不像小提琴,有好几种不同的规格(音程的把位大小)供不同年龄的学琴者选用,现在,大人小孩用的都是用一种规格的钢琴。但这种琴对于幼儿来说,确实太大了些,琴键又宽又长又重。

孩子力气不足,手又小,弹起来自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特别是需要一定音量及速度时,尽管方法正确,这种抖动也会略大一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增大,手指力量的加强,这种现象会逐渐好转。因此初学时对于音量的大小及速度是否加快等等问题的要求,尽量不要超过孩子的能力,以免负担过重。

另外,人体上肢的肌肉、韧带和关节在弹奏中本身就会结合而产生正常的轻微的弹性震动。只要声音渠道通畅,弹奏动作不紧张就没有什么关系。

2、肩膀、胳膊及手腕紧张发僵,影响重量下垂,而导致震动

这种错误的震动靠肉眼可以观察到动作的紧张感,靠耳朵也能听出声音发死。只有靠放慢速度弹来改进,不论是单音、双音、和弦都应体会肩部、臀部及腕部的放松感,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弹些Non Legato及小连音、短连句来纠正。
手腕的放松是获得弹奏的关键。手腕是保证手指能有效并自如去适应弹奏中千变万化的关键部位,是连接手指与手臂的纽带。弹奏的力量如果“通”“透”,很容易把手臂的自然力量送到指尖,这就要通过手腕这一关节。如果手腕抬得过高或过于僵硬,力量就会停留在小臂上,时间稍长会感到累。如果把手腕放低一些,尽量松弛,力量也就自然地被送到指尖了。

3、手指不能独立站稳

掌关节无支撑力而且不灵活,

导致以胳膊震动代替了手指的连续弹奏

这种现象需要靠锻炼手指的独立,加强手指关节的力量,以及训练手掌关节的支撑力以及灵活性来纠正,多用抬起手指、快速下键以及保留音练习十分有用。

4、由于手指与手指之间在连续弹奏时没有相互联系移交过程,导致音与音之间声音不连贯而产生“跳动”方式的弹奏

纠正这种现象要让手指端相互之间的移交过程要在琴键底部完成,移动时保持手的平稳,并要用内心歌唱来带动一组音的连续弹奏,手指也要提前准备好连续移动切勿想一个音弹一个音。

有时候,孩子会出现以上几种现象的混合教师要抓住主要问题来带动其他次要问题的解决,不过无论怎么说,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及过程,切勿过分着急。
要较好地完成一首钢琴作品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这不仅是技巧、音符的问题,还有一定的情感。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因而,每位音乐工作者都应做到,假如音乐是清泉,就让它流得更欢;假如音乐是熔炉,就让它烧得更旺。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众多的钢琴家、作曲家专门为钢琴写作,为世人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有很多人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去掌握钢琴的演奏技巧,使钢琴演奏成为人们迫切需求的一种有深度、有吸引力的高雅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