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好产品,总能联想到老人常说的一句话"人不识货,钱识货",话朴实也越琢磨越有道理!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早已悄悄的改变了"识货"的概念,价美物好才是真正的好产品。市面上商品玲琅满目,好产品要如何挑选呢?这不"地理标志产品"就是不用选的好产品的一种啦。

什么是地理标志产品呢?产品能够获得"地理标志"的认证并不容易。首先是因为它在消费者中有相当高的"名气"——消费者愿意相信,来自这个地方的产品就是"优质产品"。同时,这也是地方企业发展品牌农业、打造地方名牌、地方品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途径。

今天向大家介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单中的一款优质无公害蔬菜——南宫黄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宫黄韭的"家乡"

南宫地区所位于的河北省属于中温带、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晴朗,寒暖适中。总体上,气候条件较好,温度适宜,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河北南宫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不仅有良好的自然条件,适宜农业发展,人文历史方面也有诸多成就。在南宫,有一座佛教古塔——普彤塔,该塔的修建时间比公认的"洛阳第一古寺"白马寺还要稍早一段时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普彤塔是一座八角形楼阁式九级红砖塔,具有鲜明的明代建筑风格。普彤塔的修建故事背后,暗藏一个"对灶燎衣"的典故。相传,汉明帝刘庄曾随其父光武帝刘秀被王郎追杀,在南宫大风亭下,对灶燎衣、吃饭歇息,刘秀言此地是风水宝地。明帝下旨在南宫大风亭附近修建佛塔。

如果大家有机会去到南宫,不要忘记到这样一座极具文化底蕴,又有传奇色彩的佛塔游览一番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宫黄韭的历史与发展

南宫黄韭可以说是别具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的蔬菜了。汉朝曾在南宫遇难成祥的刘秀称韭菜为"救菜",创象形汉字"韮",后简化为"韭"字。这样看来,河北南宫种植韭菜的历史是十分悠久也带着一种传奇色彩。

明朝监察御史、经学家刘濂归隐后,住在紫微山(南宫市小关村丹朱古墓)脚下,曾在诗中写到"晚菘早韭饶供给、莫说樊须是小人",可见君子之交"青"如韭。用韭菜来寄托友谊常青的情思也未尝不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嘉靖年间南宫县志记载区域内主要蔬菜作物韭菜:"韭,正月园中见韭,菜一种,而久者谓之韭,李时珍曰'北人至冬移根于土窖中,培以马粪暖则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黄嫩谓之韭黄'"。

神农《草本》云:"韭之美在黄,豪贵皆珍之。"黄韭曾被誉为"菜中珍品",在明清时期,唯有贵族豪奢才能一品其清香味美。

民国期间,南宫县志第二册:"蔬园生多芥多芹多葱韭茄蒜多菠多萝卜多胡萝卜……"。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南宫市委办公室编著的《中共南宫历史大事记》(1979~2007):1985年10月30日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提到特别是发挥好南宫黄韭作用;1986年3月28日副省长洪毅来南宫视察工作,于29日视察了小关南宫黄韭种植专业村。

到了新世纪,随着现代农业无土栽培等高科技种植模式的发展,随着运力增强,融观赏与食提供了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有心意又有新意的健康佳品

黄韭自古就被誉为"菜中珍品",曾是明清时代之皇帝宫廷贡品。因为黄韭娇嫩,种植难度大,菜价高居不下,让不少消费者望"韭"兴叹。但是随着黄韭种植技术的改进,黄韭盆景的诞生,黄韭盆景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阳台,成为了翠绿葱郁,生机勃勃的阳台小菜园,又从盆栽里走上了百姓餐桌。只需偶尔浇水,轻轻一剪,简单清洗,便可凉拌、做馅、爆炒……用各种方法享受黄韭的清香美味。

拿烟酒和保健品送礼已经稀松平常,不如送上一盆既具观赏价值,又安全美味的黄韭盆栽。在寒冷的冬日,让南宫黄韭盆栽为你心爱的家人朋友献上一份青翠葱茏的绿意,带去一份新颖吉祥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