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练功与表演不分
二、 形与意不分
三、 内与外不分
四、 学与练不分
· 一误:练功与表演不分 ·
练功是给自己练的,而表演是给别人看的,目的既不一样,心思自然当有分别。
练功当神游于物外,表演当着意于圜中。所谓物外是指:山河大地万物及己之色身无不是物,物外即此万物之外,不着意执持在这些上面,即为“神游于物外”,也是出入于有无之间的道理。在物而不执,不执则能不死——这个“死”字类如慧律法师所言:卡在观念上。不死自然是活!
圜中之中者:指形体运动之中枢。圜者:形体运动之司命。形体圆满则中正因是自在也;形体凹凸则不得,因有缺陷也。所以表演应须在意自己形体于运动中是否保持着圆满,而不能如练功时的神意远瞻。
反之,若练功时不把握神意远瞻,而是注意在身形上,则神意不能舒展而导致气血臃滞。虽然未必对身体有大害,内家功夫则一定不会有!
拳经谓:“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尔。欲避此病,须知阴阳……”这个双重,在此即指:练功时有法有体,应用时有人有我。有人有我则不能舍己,不能舍己则不能从人,不能从人即是由己,“由己则滞”(见《太极拳经》);而有法有体则是法体不合,体不载法,法不合体,如何会有功夫?
此类人每每自觉也有功力,碰到初学乍练者或一般人,也能一展身手,虽然不免劳神费力,总还是能够取胜;若遇稍明法理的,即会不知所措,大多会有有力用不上的感觉,输也不知输在哪里,虽不甘心,也无奈何。
按双重之病,实为不明阴阳之理!当知人我在临场之际实为一阴阳!拳经云:“人刚我柔谓之走”。可谓有明训,必要我合于人而形成阴阳,才能动转;否则人刚我亦刚,两头牛撞在一起,必有一伤。
· 二误:形与意不分 ·
须知内家拳之形,是真意依理合法导引行功生成的,即太上所云“降本流末,而生万物”(出自《清净经》)。万物者,肢体运动之万象也。形既来自于神意,则当用功在神意上面,而不是执于把这个形体摆放工整。多有不明真意、一心致力于架式周正者,其自隔于拳道门墙之外也必矣!
(也有说先把架式弄对了,再究内在。须知若无内意,架式对从何来?)
神意流行,圆满无间,则形体自然依韵合拍!所谓形者:是意之形,就是代表意的,非形之形(纯代表形)。
经云:真意无形,真形无意。
真意无形是说练功时只求神清意真,自然可使形存体具;真形无意是是指其自然存在之形,已超越形意——此时若有意,即是对待之心,即非真正自在这形体!
是故,练功时若不辨形、意,自不免本末倒置,功效难显。若执形体以求内意,乃头上安角,总是虚假作为,欲人不知,更弥张矣!
若执内意以求形备,也不异彼,恰如张网捕鱼,手中有网,心中有鱼,鱼未必能落入网中,而网必为人所知!若成习惯,当与人交手时,皆足以授人以柄——乃是自己亲将心意告诉敌人耳。莫说不出“率皆自为人制”——自己送给别人控制自己之把柄,内家功夫之“内”意,荡然矣!
所以学习内家拳者,一定要详辨、明解形与意之法理,使形、意各守本分。
· 三误:内与外不分 ·
内外虽通于形意,却不可执形意以论内外!在内之意,须隐于无形,即不能显在形体上,让人一望其体即能知其心意。此谓之真意无形。
在外之形体,不能具意!如正直之人的行为,坦白自在,一目可了然。所以老子曰:道,朴,无名。大道质朴,若是刻意存神于体内,则如偷儿怀揣他人之物,自然形迹可疑,也是一目可见。
不能绝形去迹,必无拳境!
要明白:内者自内,外者自外!若内外不分,则内在外之里,外在内之外,又缘何名内外?
是以,内即是内,不在外之中;外即是外,不在内之外!
· 四误:学与练不分 ·
学是学法学理; 练是以正确法理练心、练体,这需要耗时用功,所以也叫练功。
要想获得功效,必须勤加功行;若欲勤加功行,必依正确法理!今世间谓不出自名门正派者,所练是盲打瞎练,指其未得正宗真传。其实,就是出自名门正派的学者,若是不明真正法理,不能依教奉行,又何尝不是盲打瞎练?
相当一部分人,会比划动作姿势,略有体会,就认为自己已学会了,往后只要勤下功夫,成就不难,岂不知你会的不过是皮毛而已。什么是皮毛?皮者如人面皮,可红可白,可青可灰,乃可变之物;毛呢?随皮摇摆,并无定性。以此无根之法而期成就,真正宁有是理!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正谓此也。所以学者切莫自己以为是,学了方法,一定要多方求证,以能证明自己确乎完全把握了才行。否则是盲人骑瞎马,自欺自误,徒劳光阴罢了。
世间相当数量的老师,为各种因缘业力牵引,而随便指引学生:行了,可以了,回去好好用功去吧。这般听话回去用功的,能成就者,万里未必有一!此只有言传,未有身教。
好老师大都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多是让学生未成就时不可擅离左右,如果时日历久也不能开窍,才会指派他去别处参学或静修。何谓静修?思过而已。不思过焉能知错而改正?
但今时好老师大多不让学生离开他适的原因则是盼“供养”不断。故“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而最大的误区,莫过于不能正确理解太极拳!
太极拳是内家拳,自然是以内意表现一切的。而想以内意表现太极拳,必得先进入太极拳的境。
因为太极拳境是意的产物,所以又可称为太极拳意境。
故;练太极拳,只有置身心于太极拳的意境之中,才是练太极拳!
什么是太极拳的意境?
正确的理解太极生化及运动本理,约束身心的行为以符合太极自然运动之规律,换言之:以太极自然运动之规律来要求身心,每一举动,形体轻灵稳健,身心轻松愉悦,即为已入拳境。
先贤明确指出:太极者:无极而生!
太极既源于无极,学者则必须先感受进入无极之境!
何为无极之境?就是说无极在自身上是一种什么感受?如何才能感受到?探源知本才有派流,这才是学太极拳最重要的!
无极就是中和!求得无极即是致中和!《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具体在身上,则诚于中而达于外,身上处处可感松空柔顺,生机萌动,无一处有力,无一处出力,无一处无和气,无一处不融融........周身内外就是一团和气!和气所在,万有一体!此真无极境也。不获此,永世难知太极拳意境!
其静若是,动亦如是!其静也:体内生机萌动,有动之意而无动之形;其动也:肢体开合运转,有动之形而无动之意。此“无极而太极”之理境也(见周敦颐《太极图说》)。
静不失其意,则无极蕴太极也;动不变其感,则太极本无极也。
肢体动作虽然是心意运使产生的,但若执于肢体动作,即失意境。
简言之:有动作、有手法、有动意,即无意境。
是拳皆有意境!亦各有入境法门,所以有拳种之别、流派之分。八卦、少林、通臂、劈挂.......莫不如是。
太极拳之意境,必以符合太极原理,否则即失真意,即为妄!
诸位同修:
每天下手行功,切要留意自己行的是形意八卦进门之道?还是少林通臂入境之法?
人生短暂,瞬息百年!莫错会了太极拳意!
再回头已是百年无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