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之战

伐柴商心事:Fachai_story

作者:大帅去伐柴

1907年,身在马来西亚槟城的医生伍连德收到了一份制作精美的请柬。 作为当地的名医,他见过不少世面,但请柬的内容还是让他意外。 信中让他到天津担任陆军军医学堂的帮办,署名: 大清直隶总督袁世凯。

作为出生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南海对面的大陆对伍连德来说十分陌生,他只知道那里的现代医学刚刚起步,一切都需要重头做起。 思虑再三,他还是背上了行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伍连德

1908年,伍连德上任,然而亲自邀请他的袁世凯却因为东三省的外交危机而下野。 没了靠山的伍连德由于技术过硬得以留任。 他用了两年时间自建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一批技术精湛的学生,打破了之前学堂日本人只给中国人培训护理知识的现状。

一切刚刚步入正轨,一场真正的考验却以猝不及防的方式到来。

1910年,哈尔滨的傅家甸发生瘟疫,大批病人先发烧、后咳嗽、再吐血而后身死。 很快,瘟疫沿着火车线路一路南下,迅速蔓延整个东北。 仅哈尔滨、长春和呼兰三市就病死5000人以上。 整个东北陷入巨大的恐慌中,人们谈瘟色变,甚至大街上的尸体都无人敢收。 而日俄等国,还在借此次疫情暗地较劲,争夺东三省的控制权。

危急时刻,在外交家施肇基的推荐下,伍连德被委任为瘟疫调查员,派往哈尔滨了解疫情。 伍连德到任后,认为确诊病源为第一要务。 按照西医的思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解剖尸体。 但放在当时的中国,怎么可能对死人动刀呢? 为了快速查清病源,伍连德找来一具死于瘟疫的日本人尸体,在一处简易的民房里进行解剖。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例现代医学意义上的尸体解剖。 通过标本培养,他发现了这次疫情的致病源——鼠疫杆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伍连德在研究鼠疫

时值寒冬腊月,哪有老鼠四处传染? 伍连德通过走访,发现与土拨鼠接触的皮毛商人可能是传染链上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土拨鼠的标本提取,他确认了这种新型鼠疫。 而与以往不同,经常是家里一人得病,其余人相继病倒,而家里捕获的老鼠却没有携带鼠疫杆菌。 伍连德于是大胆推测,这种新型鼠疫可以通过人传染人。 为了与之前的腺鼠疫区别,他把这种鼠疫命名为肺鼠疫。

在此之前,人类已经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鼠疫。

第一次爆发于公元542年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 在瘟疫传播的高峰期,每天有5000人到10000人染病死亡,总死亡人数在20万人以上,几乎摧毁了君士坦丁堡,并从那里传播到西欧,此后又在地中海地区肆虐两个世纪之久。

第二次鼠疫发端于中世纪,延绵近四百年。 蒙古大军在蹂躏欧洲大陆的同时,也带去了恐怖的病菌。 1348~1351年,病毒从意大利进入欧洲,而后迅速蔓延。 患者3~5天内即死,3年内丧生人数达6200万。 欧洲人口因此减少了近1/4,其中威尼斯减少70%,英国减少58%,法国减少3/4,这就是令人胆寒的“黑死病”。 1350~1400年,欧洲人的寿命从30岁缩短到仅仅20岁。 到16世纪末,欧洲每10年就发生一次鼠疫流行高峰。 直到16、17世纪,鼠疫仍是威胁欧洲人生命的头号元凶,至少有2500万人死亡。 这几百年间,鼠疫笼罩的欧洲大陆一直处在深度恐慌中,当时的医生甚至研发出了如今让人觉得可怖的鸟型面罩来阻挡病毒(虽然起不了什么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死病

到了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东北,已经是鼠疫的第三次大爆发。 而这次的传播范围远超前两次,遍布整个东亚。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出现了人传染人的鼠疫杆菌。

时值满清末年,伍连德清楚地意识到以当时的医疗水平根本无法治愈鼠疫,而鉴于肺鼠疫人人传播的严重和危急,只能把重点放在防上。 他旋即电报朝廷,建议对感染者进行隔离。 谁知日、俄、法等国的专家都坚持鼠疫只有通过老鼠才能传染人,人传染人根本不可能。

弱国无外交,其实连基本的卫生权力都没有。 外国权威都说不,谁会相信这个初出茅庐的医生? 历史有时总爱开玩笑,山穷水尽之时,支持伍连德的,居然是清廷。 鼠疫爆发,大量难民开始涌入山海关,清廷怕难民携带病菌进入京城,一咬牙一跺脚,直接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开始全面负责鼠疫防治。

伍连德在山海关设立检疫所,始创了中国自主的防疫机构,并联络各海港同时实行检疫。 他在疫区实行交通管制和封锁,并带领之前的学生培训医护人员进行病情监控,控制人员流动。 在疫情最严重的傅家甸,他依病情开辟了四个隔离区,以红黄蓝白区别,内部居民佩戴对应袖章,只能在各自隔离区中活动。

鉴于肺鼠疫人传染人的特点,伍连德发明了一种用纱布制成的简易口罩,佩戴简单、价格简单。 后来这种口罩在国际上被广泛推广,被称为“伍氏口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伍氏口罩

口罩阻隔了病菌的传播途径,伍连德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 瘟疫来的突然,很多人全家死去,根本无人收尸。 仅在傅家甸,就有两千多具尸体暴露在外。 而这些未经处理的尸体,成为最大的传染源。 他决定火化尸体,斩断传染源。

国人入土为安的观念根深蒂固,直到1985年才开始以立法的形式推进火葬。 在那个心智未开的年代,火化尸体,简直有悖人伦。 然而在施肇基的支持下,清廷同意火化。 1911年1月31日,2200多具尸体被分成22堆,浇上煤油,一把大火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集体火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化病源

自此之后,死亡人数开始调头向下。 到了1911年3月1日,哈尔滨传来消息: 一天之内,全城0死亡。 此后,再无感染报告。 鼠疫终于被彻底扑灭,距离伍连德抵达哈尔滨仅67天。

事后统计,东北的肺鼠疫流行,共死亡率6万余人,其中仅傅家甸就死亡7200余人。 疫情面前,是冲在一线的伍连德和医务工作者。 整个战役,共有工作人员2943名,其中297人殉职。

鼠疫结束了,但伍连德没有停止对这次肆虐东北的特大疫情的反思和研究。 他系统研究了肺鼠疫机理,并总结了防控方法,邀请11国专家,在4月召开了“万国鼠疫大会”。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国际学术会议,伍连德由于突出的贡献,任大会主席。

6个月后,武昌的一声枪响把大清帝国推向了灭亡。 而伍连德仍在为推进国内的医疗体系建设呕心沥血。 1914年,他向民国政府提交了《拟改组全国医学教育意见书》, 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改革医学教育的计划。 在他的建议下,医学解剖由此受到法律认可,开始推行。 几个月后,伍连德在上海与颜福庆、俞凤宾等7人联名发起组建了中华医学会,他被选为首任会长。

1916年,在伍连德提议下,北洋政府在北京筹建一所综合性医院。 那时军阀混战,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伍连德为此多方筹款,甚至回到自己的故乡槟城募捐。 两年后中央医院(现北大人民医院)终于建成,这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综合性医院,伍连德成为首任院长。 后来,他还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现哈尔滨医科大学),并参与创办了如今的北京协和医院。

经历鼠疫的防治,伍连德就发现检疫一直为外国人把控,中国人一没主权、二没技术、三没人才。 伍连德在主管东三省防疫处时,就提出“自己办检疫”。 他派遣人员进行地方检疫工作,并加以培训,建设人才队伍。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设立了“全国海港检疫处”,伍连德为处长。

1931年,日军侵华,伍连德发文谴责,却在长春遭到逮捕,在英国的斡旋下得以脱身。 1937年,日军攻陷上海,他的检验检疫事业再次被摧毁。 伍连德无奈携全家告别奉献了30年的中国,回到了槟城,仍旧开了一家小小的诊所。

1960年,伍连德在槟城病故,享年81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尔滨伍连德纪念馆铜像

尾声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和病毒、细菌相比,人类的历史只是一个零头。 它们在不断的进化和变异后,仍然是需要敬畏的自然力量。

然而在清末那个贫穷、动荡的岁月里,仍有可能在有识之士的带领下,通过科学的防控措施控制住前所未见的疫情。

以前可以,现在更可以。

参考资料:

王吉民,伍连德,《中国医史》,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伍连德,《鼠疫斗士— 一个现代中国医生的自传》,剑桥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