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春节,又是一年一度人们返乡的时候。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火车载着人们在野外穿梭。在山间,火车平稳地在一条条隧道里穿梭,而这背后,离不开各地供电工人们日复一日的坚守。

“交通靠走,开路靠手,道路一点没有。”在陕西灞源地区,却有那么一群人,整日忙碌在秦岭山脉中,维护着这片区域的铁路供电。

西安供电段灞源电力工区,四面环山,工区所管辖的近百公里的电力线路均在沟壑与山峦间蜿蜒相连,其中90%的电力杆塔及设备均分布在深山老林上。由于自然环境特殊,每次作业,他们都要跋山涉水,“摸路”“蹚路”是工区每名职工的必学技能。

电力作业,本身就属于高危行业。但对于他们工区来说,则是险上加险。夏季,秦岭山上走兽时常出没;冬季,冰雪雨水,给外出作业带来更多危险。往往还未入冬,秦岭山区已是冰天雪地,春运更是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双重压力。除了日常电力线路维修外,他们每月要对管辖区域内近百里的电力设备进行全覆盖步行巡视一次。在山间,直线距离仅百米的山路实际距离远超于此。

工区共有职工14名,平均年龄31岁。90后的薛岩松和70后的柴洪振既是师徒、也是最佳搭档。爱徒步旅行,尤其喜爱亲近大自然,基于同种兴趣爱好和他们特殊的工作性质,两人经常把外出作业比作“闯关”游戏。

“两个杆子巡一天。”由于秦岭地势复杂,每次巡视,他们都要迂回前进,攀上爬下,直线距离十几公里的电力线杆,他们往往需要一天才能巡完。“一路上,有蛇、有野猪,有不知名的野兽,就像小时候玩的‘超级玛丽’闯关游戏一样,都是大自然设立的关卡,能够到达电杆,就算闯关成功。”当工作和兴趣产生交集,工作便不再那么枯燥,即使面对特殊的考验,他们依然乐在其中。

今年春节,笔者随着工作人员一同巡视并测量了秦岭山上的一处的箱式变电站,由于电站位处荒山,人迹罕至,上山连条人踩的小道都没有,车开到山下后,大家只能背着装备徒步上山。尚未融化的积雪和1米多长的草丛灌木让上山变得更加艰难。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危险。检测一座变电站,光一上一下,就能耗费一上午的时间。

然而,并不是每次作业都能这么一帆风顺。

前年冬季,一场大雪引发电力跳闸。柴洪振带领工友进山排查跳闸原因。由于刚下过雪,地面结冰,走到一处山坡上,柴洪振一不小心便滑落至山坡下的枣林里,留下满身刺伤、磕伤。在工友的搀扶下,回到工区,打了四天点滴伤势才渐渐好转。每每想起那次凶险的经历,柴洪振都后怕不已。

到了夏季,秦岭茂盛的灌木和活跃的野生动物使得外出变得更加危险。

去年8月,薛岩松和柴洪振登山巡视过程中,一条约2米的花蟒出现在眼前。薛岩松一身冷汗,第一反应便是举起棍棒赶蛇,眼疾手快的柴洪振当即制止,并拉着薛岩松轻轻挪步到安全地带,成功化解危机。“蛇的视觉很差,但听觉相当敏锐。别给蛇造成威胁感,不然它会主动攻击你。”事后师傅向徒弟传授经验。

“这种经历不敢提,说多了光剩下担心了。”虽然同在铁路部门工作,妻子对薛岩松的工作细节却了解不多。“向玩儿一样,爬爬山、看看水,风景美得很!”“和电打交道,还在秦岭山区,能好到哪去。”每次问及工作,薛岩松都如此回答。妻子却心领神会,知道他是害怕自己担心,也就不再追问。

“当你把工作当成义务,生活就是苦役;当你把工作当成乐趣,生活便是享受。”这种特殊的“考验”和对待工作的态度,不仅为他们枯燥乏味的工作增添了乐趣,也磨练了薛岩松和工友们的意志。

简单工作,工作不简单。他们是秦岭深处的“闯关人”,他们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