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柳汀雪

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跟大家见面啦。

魏晋的陶渊明喜欢在山水之间读书耕田,尤其喜欢读《山海经》,还写了一组诗,其中的第十首写到两则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神话。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形夭无千岁,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精卫填海的故事想必很多朋友都很熟。

炎帝的女儿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而死,化为精卫鸟。精卫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草木投入海中,誓要填平东海。

那么陶渊明说的形夭又是怎么回事呢?

宋代的曾纮因为“疑上下文义不相贯”把这句改为,“形天无千岁,猛志固常在。”

曾纮认为,陶渊明说的“形夭”是出自《山海经·海外西经》的一个故事。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胶为口,操干戚以舞。”

这段故事的大意是,刑天天帝争神,天帝割断其首,将刑天葬于常羊山。刑天把自己的身体当作头,把双乳当作眼睛,以肚脐为嘴巴,操动干戚(武器),不停的舞动,致死方休。

而早期的华夏先民信奉神明,崇尚天神。

根据出土甲骨文记载,商朝信仰的神灵是“天帝”,同时以商王为天帝帝在人间的化身——既“下帝”。据学者考证,夏朝君主热衷自居太阳,很可能夏人的信仰是日神崇拜。周朝以后,周人在信仰上天的基础上,推行祖先崇拜信仰,把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奉为“天帝”,有天之子的意思。

可见,最早的天帝不是固定的一人,而是类似于祭祀神位,可以不断延绵代续的。直到道教体系确立下来,昊天上帝才成为了固定不变的天帝。

《山海经》神话自上古时期开始流传,以异文怪谈的形式记载了当时人文、地理的史实,历时多代,经多人之手修补编撰而成。

结合史实,文中所载的“天帝”,有很大可能是当时各个王国部族都认可的上古首领——黄帝。

那么问题来了,刑天为什么要与上古时期各个部族首领都认可的黄帝抗争,又何至于顽固到人死身毁还不放弃?

本期我们来讲讲刑天的故事。

\刑天是谁?

神话学家袁坷曾说:“此刑天者,初本无名天神,断首之后,始名之为刑天。

《山海经》参校,经中有云:刑天口中好衔干戚而舞。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刑天是一个上古大神,手中有一把神兵“干戚”,舞起来威风赫赫。

然而事实却跟我们想的不一样,因为干戚并不是一把,而是一对。干就是盾牌;戚就是大斧。上古时代,干戚既可用以作为战场上的武器,也常用作礼仪中的道具。

《周礼·地官·鼓人》说:“凡祭礼百物之神,鼓兵舞,恢舞者。”《注》曰:“兵谓干戚也;恢,列五采增为之,有秉。皆舞者所执”。

周代祭祀“百物之神”时,鼓人击鼓,以协调舞蹈节奏,人们要跳起兵舞、峻舞。兵舞、拔舞在宗教礼仪中的对象,为“百物之神”,一般在每年冬天蜡祭的时候举行。

身为天神,刑天的兵刃当然不是凡间之物。

据传说,刑天幼年时在山间砍柴,偶遇了一位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自称是共工。

共工知晓天命,受炎帝指派,培养刑天,还送给刑天一把从太古流传下来的劈天神斧和一面刀枪不入的盾牌。

刑天当然高兴,遂拜共工为师,共工见刑天灵慧,将其毕生法术传授给他。数年艺成,共工带领刑天到炎帝处复命。

\刑天为什么仇恨黄帝?

为了历练刑天,炎帝多次委派刑天为部落里的老百姓排忧解难,准备培养成自己的秘密底牌。

流坡村有夔牛作祟,侵染良田,百姓不堪其苦。刑天得知后,留宿流坡村。

至夜,刑天果然看到一苍身、独腿、无角之牛来村中袭略,刑天拿起执干戚与之相斗,苦战三日,夔牛终不敌,为刑天收伏,令为坐骑。

刑天曾在东海发鸠山,救过炎帝的女儿女娃,相处数日,心悦之,刑天向女娃表白。女娃垂首不语,刑天以为其不允,遂离开。

又过了几年后,刑天听说女娃溺水于东海,化为精卫。

刑天一想,此事颇为蹊跷,为什么?因为东海之神叫禺虢,正是黄帝的儿子。炎黄二帝是兄弟,那么禺虢和女娃就是堂兄妹的关系。

这么一想,事情是不是不那么对味儿了?这件事相当于堂妹在堂兄家的浴室里淹死了?

如果说华夏早期的祖先是炎黄二帝是神,与人结合生的孩子至少是半神,拥有半神体质的女娃哪有这么容易溺水而死,还是死在亲戚家。

那么女娃的父亲炎帝失去了最爱的小女儿没有向黄帝讨回公道吗?

没有。甚至连质问一声都没有。

生父都没有说话,刑天更没有资格为精卫讨回公道。这是第一次,刑天强忍下心中的悲痛。

不久之后,刑天在天地间发生的一场恶战中,看清了黄帝的真面目。

据记载,共工作乱,祝融奉黄帝之命前去镇压,共工不能抵挡,一怒之下撞断了天柱不周山。天倾地陷,日月星辰向西北方运动,江河水向东南方流淌。

除却历史记载中的春秋笔法,我们可以发现,共工之乱无疑是炎帝一脉对于黄帝一脉声势浩大的反击。

这场反击时断时续,历时长久,直到共工被祝融、颛顼、帝喾等人接二连三的镇压,人死神灭。共工的手下相柳氏被从属于黄帝一脉的夏禹氏击杀,才宣告结束。

据说相柳氏时候,血气熏天,不生五谷,大禹派人用土填埋三次也不能奏效。黄帝只能另造祭台进行镇压。

炎帝一脉精锐被黄帝屡次派人屠戮殆尽。血肉亲情,哪里比得上九州共主。第二次,刑天失去了师傅。

没了精锐的炎帝能抵抗黄帝多久呢?黄帝集合了天下诸侯,在阪泉跟炎帝展开大战。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yì)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炎帝召集自己仅剩的部族,艰难展开决战,三战而败,仓皇溃败。

《逸周书》载,黄帝对炎帝穷追不舍,击杀于中冀。

这是第三次,刑天失去了自己效忠的部族。

最爱的姑娘、栽培他的恩师、养育他的部族,都不在了。刑天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

即使是天下的圣主,就可以不顾骨肉亲情,一定要赶尽杀绝?甚至是极力命史官模糊事实,抹黑对手,把自己的残忍轻轻掩盖?

天下至大,唯独逃不过一个理字。

炎帝生于常羊,刑天与黄帝约战于常羊山。

刑天愿以一人之力挑战至高无上的权威,为炎帝部族讨回公道,不死不休。

刑天只是能征善战的勇士,哪里比得上有天地神通的黄帝。

他想过自己会失败,却没想到会败得这么快这么直接。

交战时,黄帝的威压施放下来,他竟……毫无还手之力,一招就被黄帝砍去了头颅,葬于常羊山底。

壮士可以死,但精神不灭。

刑天由自不服输,失去头颅的他除去上衣,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再次挑战黄帝。黄帝不愿和失去战斗力的刑天缠斗,拂袖飞离了常羊山。

后来,史官用曲笔记载了这次华夏历史上惊天动地的挑战。

\我们为什么要将刑天的神话代代相传?

战神往往无头,印度古神话战神逝尼萨(G a n e s a)即无头,后被天神续以象首,但仍常现无头婴儿本相。古希腊神话战神兰克(N i k e),则系无头女神。

如果华夏有战神的话,当是刑天的样子。

刑天并不以黄帝的权威为权威,从不认为天帝的一切都是对的,更不认为黄帝的权威是必须要服从的。这是曾经先民不可想象的。

刑天要挑战的是上天赋予的神权,想要改变以天帝为中心的规则。他是一个失败的叛逆者,更是一个为了公理敢于献身的英雄。

战国时代,孟子曾说:“勇士不忘丧其元。”

元即首,脑袋掉了,还能“不忘”,可见其心志坚定。

屈原在《楚辞·九歌·国疡》里赞美刑天,“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纵观中国神话,充满了这种浪漫的抗争精神。

门前有山阻路,我们便把山移开。(《愚公移山》)

天道不仁,令九日烘烤大地,我们便射去多余的太阳。(《后羿射日》)

女娃被大海淹死,化身小鸟也要把海填平。(《精卫填海》)

即使因为挑战天神权威被砍下头颅,也要挺直胸膛,挥动武器斗争。(刑天舞干戚)

古希腊人亚里斯多德曾说:“神话是通向真理的故事”。

中国人从小就是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勇于抗争的精神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构成了我们文化基因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使平时自己意识不到,但每到关键时刻,这种精神力量总会焕发出来,指引我们民族披荆斩棘,不断向前。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