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目前各地已出台的各项救市政策,多围绕税费、土地出让金等做文章,譬如延长或减免开发商的缴税、放宽预售条件、延长公积金贷款期限、延期或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等等方面,其核心在于缓解房企短期的资金压力。

但对于房企而言,资金端的困难源头其实集中在融资环节。

这一点对于民营房企尤甚。民营房企目前的融资渠道极为有限,多数投行告知民营房企发债融资最好要达到信用评级AA+以上,且发债融资利率最好达8%以上。在此基础上,民营房企的融资成本自然是极高的。根据2019年上半年各房企披露的半年报,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普遍在6%-9%区间内,以恒碧万为例,三者的融资成本分别为8.6%、6.13%和6%,激进如泰禾,融资成本甚至高达9.3%。但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央企则普遍将融资成本控制在了5%以内,譬如保利的融资成本为4.99%,华润为4.45%,中海则为4.28%。

不可忽视的是,自2003年以来,民营企业的效率提升了24倍,而国企的效率仅提升了6倍,活力更强的企业反而面临着更大的融资压力。从宏观层面上来看,这一点无疑会为整个行业的持续性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融资成本极高的民营企业而言,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偏袒的救市政策,或许面对他们放开与国企同等的渠道与平台,便能行之有效地救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