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都统又称张家口都统,是清朝中央政府为管理察哈尔地方所设置的重要官职机构,也是清朝统治者在察哈尔地方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制度的具体体现。

清代将八旗兵分驻各省要地,称为“驻防”。顺治二年(1645年),始派八旗兵驻守顺德、济南、德州、临清、徐州、潞安、平阳、蒲州等地,此为八旗兵驻防之始。随后清廷开始陆续在各省险要之地增派八旗兵分驻,各按专城设有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不同级别的官员,统率所属旗兵。驻防将军为驻防当地八旗兵的最高长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定鼎中原以后,全国共设驻防将军十四人,分别驻守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乌里雅苏台。在所有的驻防将军中,以盛京将军所统辖官兵最多,有一万七千多人。成都将军所统辖官兵最少,只一千九百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八旗服装战袍盔甲服色展示。

在不设驻防将军之处,如察哈尔,驻防都统即为该地方的行政长官,都统的满语为固山额真,职能为“掌镇守险要、绥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此驻防都统与负责旗籍管理功能的八旗24旗都统不同。

驻防都统署就是驻防都统办公衙门和住宅的合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察哈尔都统署所在的张家口及其周边卫星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察哈尔都统署所在的张家口及其周边卫星照片细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察哈尔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察哈尔省地图。

清代三个驻防都统署中唯一仍留存下来主体建筑的就是位于今张家口桥西区的察哈尔都统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座北朝南的察哈尔都统署大门,正北面大境门长城处的山形依稀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察哈尔都统署新门额。

清朝在乾隆年间设立了乌鲁木齐都统、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品级是从一品。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十一月,清廷始设察哈尔都统,统辖察哈尔八旗、四牧群,总领旗兵,而不理政事。次年于张家口来远堡南面兴建察哈尔都统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察哈尔八旗牧群分布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察哈尔都统署布局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察哈尔都统署卫星照片。

察哈尔都统署置都统一人,副都统一人。其衙门有笔帖式四人协助办事。其下有总管、副总管、参领、副参领、骁骑校等官。并设有游牧处,设理事官八人,分管八旗游牧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察哈尔都统署原门额复原。

按清朝制度,察哈尔都统是统兵大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察哈尔都统署与长城大境门关口位置卫星照片。

察哈尔都统是清代三个驻防都统中设置最早的一个。其他两处的乌鲁木齐、热河的都统署虽设置较晚,但均已拆毁不存,唯有张家口市保存了相对完整的察哈尔都统署建筑遗存,显得极为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察哈尔都统署第一进院内内景。

察哈尔都统署自1762年肇建,至今已有260余载历史。察哈尔都统署曾作为军事政治重地深刻影响了张家口乃至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统署内的清代遗物石狮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察哈尔都统署内的第二进院。

察哈尔都统署为清代一品衙署建筑规制,坐北朝南,原分中、东、西三路,现东西两路建筑所存无几。仅存中路建筑尚属完整,南北长133米,东西宽50米,占地面积6650平方米,大小房间67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察哈尔都统办公场景复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察哈尔都统的内宅门,为都统和家眷居住之所。

察哈尔都统署总体布局分正都统署、副都统署、演练场、蒙古营四部分,总体面积约4万平方米,现副都统署和演练场、蒙古营均已不存在。

张家口市于2012年启动了修缮工程,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实现了尽可能的将文物建筑还原其历史原貌。

关于察哈尔都统署的相关历史及都统情况,笔者后续另有专文介绍,敬请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创作品首发,版权所有,欢迎关注,欢迎转发。引用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