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代的钱币,相信各位藏友都耳熟能详,除了出名的“清三代”外,一些颇有价值的比如光绪元宝、咸丰重宝等也是收藏界的热门品类。无独有偶,今天我们聊到的被誉为“清代第一大珍”的祺祥通宝,它的故事也是从咸丰年间开始。

公元1861年8月,清代咸丰皇帝病死在承德的避暑山庄。临死前,他把皇帝的宝座传给了六岁的儿子载淳。他深知,年仅六岁的孩童是无法掌管国家大权的,便把八位最亲信的顾命大臣召到病榻前,临终托孤。

咸丰死后的第二天,懿贵妃叶赫那拉氏被尊为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称为慈禧太后或西太后。载垣、端华、肃顺等辅政大臣,预感到叶赫那拉氏阴谋篡权,为巩固他们的既得利益和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一,朝内的重要官缺都由辅政大臣兼任或支持他们的官员补缺。其二,建元年号,用“祺祥”二字,并饬户,工两部鼓铸钱文应用“祺祥通宝”字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后面的历史大家都知道,祺祥钱的铸行也因此夭折,尚未流通就被废行了,因而传世甚少,极难见到。

祺祥钱分“祺祥通宝”和“祺祥重宝”,仅有宝泉局、宝源局、宝云局、宝苏局有铸。“祺祥通宝”径约2.7厘米,重一钱二分,面文楷书,顺读。祺祥通宝还铸有合背,以及"祺祥"、"同治"异号合背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祺祥重宝”背“宝源当十”

当时提出时即有大臣因“祺”“祥”两字意思相近而持反对意见,后因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而废止,“祺祥”年号是在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确定的,到十月初五废除,“祺祥”年号仅存69天。

据史书记载,祺祥通宝于清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始铸,还未大量发行,十月五日即被勒令废除,铸币回炉铸为“同治”钱(1861年),与祺祥重宝一起并称为中国寿命最短的钱币。由于当时所铸多为样币,流通币几乎全被回炉改铸同治年号钱,故保存流传下来的祺祥钱极为稀少,被古泉界誉为“清钱第一大珍”。祺祥钱的版式比较少,存世量稀少,所以真品的价格都不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祺祥通宝”背“宝泉”小平

宋、元、明、清时期,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铸币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黄铜铸币也因此盛行起来。黄铜的主要成分是铜锌合金,以前鉴定钱币含铜量的多少,一般是将币掷于地上听声断其成色,成色高的铜币,掷于地上有金声。除黄铜外,还有白铜钱,这是铜锡合金中锡的比例大的缘故,也有一种白铜钱是镍铜。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祺祥通宝已经有了特别明显的涨价,但想一睹其真容着实不容易。正是因其存世量稀少,而深受海内外钱币藏家的追捧。大多数的祺祥通宝价格都在十万到几十万之间,其母钱的价格更是让人望尘莫及。除此之外,品相的好坏价格可能相差好几倍。有兴趣的藏友,可以去查阅近年来祺祥钱在国内拍卖的成交记录,有助于了解准确的市场行情。

当然,藏友们在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市场时一定要切记,要寻找正规、有资质的文物拍卖公司,确保所看到的拍卖数据是在文物局等领导部门监管下的真实数据,切勿听信个别非法机构、个人“编故事”、“吹价值”,以免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请注意甄别,理性收藏。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网罗鉴赏知识,中华文明历史解密】

品味、追忆——联系主编18814222214

祝网易越办越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有不对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