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汉语被联合国列为全球通用语言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看到这一消息都十分自豪,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但经过仔细查证,联合国官方并没有发布这一消息,并且官媒也没有任何报道。事实上,联合国并没有将任何一种语言列为全球通用语言,联合国没有权利去做这一决定。但无风不起浪,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是如何传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联合国并没有全球通用语言,只有用于政府间会议以及文字记录的6种联合国工作语言,分别为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在联合国成立之初,汉语就被指定为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之一。1945年4月25日,一场空前规模的国际盛会在旧金山举行,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代表汇聚一堂,对国际关系进行了研讨,并起草拟定了《联合国宪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5日,宪章一致通过,在签署宪章仪式上,照例按照首字母排序,只见我国代表拿出毛笔、砚台和墨水,在宪章上隆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自此联合国宪章上留下了汉字。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1973年联合国召开第二十八届会议,会议上将中文确定为安理会的工作语文。这一规定直接将中文的国际地位提升,为庆祝语言的多样性和平等,在2010年联合国启动了联合国语言日,并将中文日定在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文日的推行,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学习中文,进一步加强了与联合国、世界各国的联系。基于汉语的魅力,很多外国人对学习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汉语,甚至不远万里来到我国,感受汉字的魅力。自2004年在韩国成立第一家孔子学院之后,现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旨在为对汉语感兴趣的外国人提供正规、权威的汉语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从图画逐渐演变而来,其见证了中华文化几千年来的发展,不仅发音独特,音律优美,还是一种非常值得学习的书写文化。在汉字产生之初,甲骨文、象形字是当时的主要文字形式,它们直接与其要表达的事物挂钩,而后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被发明,几千年来不仅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将丰富多彩的文化记录下来,甚至被其他国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