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法句经》讲解(三)绘图版·心品
1
如箭师将箭矫直,智者将动摇的心纠正。
轻动变易心,难护难制服,
智者调直之,如匠搦箭直。
2
如鱼离开了水,那颗颤栗的心,得摆脱恶魔的境界。
如鱼离水栖,投于陆地上,
以此战栗心,摆脱魔境界。
3
能抑制那飘浮荡漾的心是最好的。这抑制能带来幸福。
此心随欲转,轻躁难捉摸。
善哉心调伏,心调得安乐。
4
能难以捉摸和神秘的心,应当好好地加以防护,这将带来幸福。
此心随欲转,微妙极难见。
智者防护心,心护得安乐。
5
抑制那飘浮、无形、穴居的心,他最终解脱死亡的束缚。
远行与独行,无形隐深窟。
谁能调伏心,解脱魔罗缚。
6
一个人心若不安定,对正法的信仰不坚定,将不能成就大智慧。
心若不安定,又不了正法,
信心不坚者,智慧不成就。
7
一个警觉、无贪念、无嗔恨的心,超越善恶;觉者无惧。
若得无漏心,亦无诸惑乱,
超越善与恶,觉者无恐怖。
8
以智慧战胜魔力,防守心识如固守的城池。
知身如陶器,住心似城廓,
慧剑击魔罗,守胜莫染着。
9
很快地,这身体将失去知觉,无生气地躺着,如一根已被燃烧过,毫无价值的木头。
此身实不久,当睡于地下,
被弃无意识,无用如木屑。
10
一个被误导的心,所造成的伤害,比一个恶毒的敌人来得更大。
仇敌害仇敌,怨家对怨家,
若心向邪行,恶业最为大。
11
正行的心,所造的福,远远的超过父母或亲属的施与。
善非父母作,亦非他眷属,
若心向正行,善业最为大。
怨恨永远无法战胜仇恨。只有无恨之心才能将仇恨征服。
在于世界中,从非怨止怨,
唯以忍止怨;此古“圣常”法。
原典
教学品第二
二十有九章
教学品者,导以所行。释己愚暗。得见道明。
咄起何为寐①?螉螺蜯蠹②类。隐蔽以不净,迷惑计为身。 ㈠
焉有被斫疮?心而婴③疾痛。遘④于众厄难,而反为用眠。 ㈡
思而不放逸,为仁学仁迹;从是无有忧,常念自灭意。㈢
正见⑤学务增,是为世间明。所生福千倍,终不堕恶道。(四)
莫学小道,以信邪见;莫习放荡,令增欲意。(五)
善修法行,学诵莫犯。行道无忧,世世常安。㈥
敏学摄⑥身,常慎思言,是到不死,行灭得安。(七)
非务⑦勿学,是发宜行。已知可念,则漏得灭。(八)
见法利身,夫到善方。知利建行⑧,是谓贤明。(九)
起⑨觉义者,学灭以固。著灭自恣,损而不兴。(十)
是向⑩以强,是学得中,从是解义,宜忆念行。(十一)
学先断母⑾,率君二臣⑿。废诸营从,是上道人。(十二)
学无朋类,不得善友,宁独⒀守善,不与愚偕⒁。(十三)
乐戒⒂学行,奚⒃用伴为?独善无忧,如空野象。(十四)
戒闻俱善,二者孰⒄贤?方戒称闻,宜谛⒅学行。(十五)
学先护戒,关闭必固,施而无受,力行勿卧⒆。(十六)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⒇受正法。(十七)
若人寿百岁,奉火修异术;不如须臾敬(21),事戒者福胜。(十八)
能行说之可,不能勿空语(22)。虚伪无诚信,智者所屏弃。(十九)
学当先求解,观察别是非。受谛应诲彼,慧然(23)不复惑。(二十)
被髪(24)学邪道,草衣(25)内贪浊,蒙蒙不识真,如聋听五音。(二十一)
觉能舍三恶,以药消众毒。健夫度生死,如蛇脱故皮。(二十二)
学而多闻,持戒不失,两世(26)见誉,所愿者得。(二十三)
学而寡闻,持戒不完,两世受痛,丧其本愿(27)。(二十四)
夫学有二,常亲多闻;安谛(28)解义,虽困不邪。(二十五)
稊稗(29)害禾,多欲妨学。耘除众恶,成收必多。(二十六)
虑而後言,辞不强梁(30),法说义说,言而莫违。(二十七)
善学无犯,畏法晓誋,见徵知著,诫无後患。(二十八)
远舍罪福,务成梵行(31),终身自摄,是名善学。(二十九)
注释
①寐:睡著了为寐。
②螉螺蜯蠹:各种隐於不乾净地方的虫子和软体动物。螉,《辞源》上有螉纵,概指牛虻;蠹,隐於本质内的一种小虫;螺蜯,即田螺河蜯之类软体动物,外有硬壳。
③婴:通樱,扰乱。
④遘:遇上。
⑤正见:如实了知世间与出世间之因果,审虑诸法性相有漏、无漏之慧见,为八正道之一,十善之一。
⑥摄:统摄、管束。
⑦非务:不是正当的事情。
⑧建行:即直行。建,立也、直也。
⑨起:开初、初始。
⑩是向:倒装句,向是。承接上文,「朝著这个目标努力」的意思。
⑾断母:制伏其心。母,即指心。见《法句譬喻经》同品。
⑿率君二臣:君,心也。心为人身之主,故曰君。二臣,即善恶之念。见《法句譬喻经》同品。率,统领。
⒀独:独处。
⒁偕:同行,一道走。
⒂乐戒:以戒为乐,是佛教抵制世俗诱惑的手段、方法之一,主要是限制人们有所不行,有所不欲,有所不取的训诫、规定、条文等。
⒃奚:疑问代词,为什么。
⒄孰:哪一个。
⒅谛:真谛、真理。此处作副词,努力地、笃切地。
⒆卧:躺下,引申为停止。早期佛教十分注重宗教实践的连续性,持久性。
⒇精进:努力地向前迈进。
(21)敬:礼敬、虔诚。此处指对待佛教礼敬。
(22)空语:谎称。
(23)慧然:即指达到慧的境界。某某样子,某某状态曰然。
(24)被髪:即披髪、散开头发。
(25)草衣:以草为衣,意指穿得很破。
(26)两世:今生、来世。
(27)本愿:佛及菩萨在未成正果之前为救众生所发的弘愿。
(28)安谛:依照真谛。
(29)稊稗:田中之类似禾苗之野草,生命力特强又善吸收营养。
(30)强梁:强硬,霸悍。《老子》上说,强梁不得好死。
(31)梵行:即清净之行。梵,即古印度语中的「梵摩」的简称,意谓清净。
2教学品
译文
教学品大意是:指引人们如何行动,消除人们的愚昧昏庸,从而看清真谛的光辉
什么叫做昏寐不清?即是虾、螺、蜯、蠹之类,隐身於不净之处,沈迷昏惑全性保身。㈠
何处再有被砍斫致伤的可能?心中烦恼便痛苦不宁。遭遇众人所遭之厄,全部都因昏眠所致。㈡
思想但不放纵无度,行仁之事随仁之迹,如此便可了无心忧,时常咀嚼涅槃的真意。㈢
努力学习正等正见,正等正见乃世间明灯。它将使你得到千倍於常人之福,永远不堕罪恶境域。(四)
不要学习「小道」,从而信仰邪恶之见:不要学习放荡,致使增添欲望意念。㈤
认真修炼佛教的法则,诵读经法莫要杂乱:修道行事便无忧患,世世代代永远平安。㈥
勤於学习统摄身心,时常谨慎所思所言:如此这般可致不死之境,邪行灭尽人生得安。(七)
不是正当切勿学习,此乃有益正当之思:如若已知何为正当之念,人生烦恼即可散灭。(八)
明白佛法可利身心,这便已经踏上善境;知道增进善的行为,便可称上贤明之人。(九)
开初明白道义之人,习学「灭」道加固这一知觉能力:努力消除自恣之心,使自恣之心灭少殆尽。(十)
这一努力目标可以强固人生之本,这一学习方式能使人中道而行;从此角度理解佛法意蕴,必将使意念、行动合宜适中。(十一)
学道必先制伏其心,然後方可统领善恶之念,废除贪瞋痴恚等世俗之情,这便是上等得道人。(十二)
学道之时,如果未得朋辈之人,又未获得益友之辈,宁愿独处坚守善德,绝不与愚偕居。(十三)
乐於严守佛戒学习道行,哪裏还要什么伙伴?独守善德便无忧愁,犹如旷野大象自在无忧。(十四)
戒与闻二者俱善,哪个更好?只有守戒方可使闻见有所著落,应该笃实学戒并且践行。(十五)
学道必先护守「戒」德,关闭心意方可坚固,施福但不要轻意受报,努力践履戒律不要停顿放松。(十六)
假若有人寿至百岁,学习邪道心志不善:不如生命只活一日,聚精会神接受正法 。(十七)
假若有人寿至百岁,供奉香火修炼异教邪术,不如片刻礼敬(佛法),坚守戒律之人其福无比。(十八)
能够执行的便说可行,不能执行的切勿空语:虚伪而没有诚信,智者必将抛弃这种德行。(十九)
学道应当先求理解,观察首先要明辨是非:接受了真谛应教诲他人,达到智慧的境界不再陷入迷惑。(二十)
披头散发习学邪道,外著草衣而内藏贪浊,蒙蒙懵懵不识真谛,犹如聋子倾听美妙的音乐。(二十一)
知觉人生大道可舍尘世三恶,以此消去人生众多毒怨;雄健之人超度生死之苦,犹如蛇蜕旧皮愉快轻新。( 二十二)
学习佛道而且多闻(佛法),坚持戒律,而不犯过之人,今生来世两世见誉,心中所愿皆可有得。(二十三)
学习佛道但孤陋寡闻,持守戒律,却又持守不完全之人,今生来世两世受痛,从而丧失本弘誓愿。(二十四)
学习佛道途径有二,常常亲近多闻(佛法)之人,依照真谛解释人生要义,即使偶有困惑但也不会偏邪。(二十五)
(田中)稊稗妨害禾苗生长,太多欲望妨害习学大道;芟除各种恶念,人生收获必丰。(二十六)
反复思考然後再说,说话言辞不要强硬霸道,佛法与道义之学说,言语之中切莫有违!(二十七)
善於习学大道之人不会违犯任何戒律,(他们)敬畏佛法明晓忌讳;刚见萌芽事态便知成熟之情,谨慎小心没有後患。( 二十八)
远离抛舍世俗的罪祸与幸福,努力地完成清净之德行:一生到老自我约束,如此便可谓之善学。( 二十九)
有些人不晓得生命将随死亡而结束,了悟死亡的必然性就能避免争执。
彼人不了悟:“我等将毁灭”。
若彼等如此,则诤论自息。
佛教经典《法句经》讲解(四)
有些人不晓得生命将随死亡而结束,了悟死亡的必然性就能避免争执。
彼人不了悟:“我等将毁灭”。
若彼等如此,则诤论自息。
原典
多闻品第三
十有九章
多闻品者,亦劝闻学。积闻成圣,自致正觉。
多闻能持固,奉法而垣墙①。精进难踰毁②,从是戒慧成。㈠
多闻令志明,已明智慧增。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㈡
多闻能除忧,能以定③为欢。善说甘露④法,自致得泥洹⑤。㈢
闻为知法律⑥,解疑亦见正。从闻舍非法,行到不死处。(四)
为能师现道⑦,解疑令学明;亦兴清净本,能奉持法藏。(五)
能摄为解义,解则义不穿⑧。受法猗⑨法者,从是疾得安。㈥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憍人;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七)
夫求爵位财,尊贵升天福,辩决世间悍,斯闻为第一。(八)
帝王聘礼⑩闻,天上天亦然;闻为第一藏,最富胬力强。(九)
智者为闻屈,好道者亦乐,王者尽心事,虽释梵亦然。(十)
仙人尚敬闻,况贵巨富人!足以慧为贵,可礼无过是。(十一)
事⑾日为明故,事父为恩故,事君以力故,闻故事道人。(十二)
人为命事医,欲胜依豪强。法在智慧处,福行世世明。(十三)
察友在为谋,别伴在急时,觐妻在房乐⑿,欲知智在说。(十四)
闻能今世利,妻子昆弟友;亦致後世福,积闻成圣智。(十五)
是能散忧恚,亦除不祥衰;欲得安隐吉,当事多闻者。(十六)
斫创无过忧,射箭无过愚;是壮莫能拔,唯从多闻除。(十七)
盲从是⒀得眼,闇者⒁从得烛;示导世间人,如目将无目。(十八)
是故可舍痴,离慢豪富乐,务学事闻者,是名积聚德。(十九)
注释
①而垣墙:即能如垣墙一样坚固。而,能也。
②踰毁:喻,超越、改变;毁,诋毁、毁谤。
③定:入定,心不为万物所惑为定。是佛教排除外界干扰的方法之一。
④甘露:甜美的、纯净的,没有尘世污染的露水。喻佛阐说的道理如甘露滋润人乾枯的心田。
⑤泥洹:即後来译的涅槃,是佛教所设想的最完美的人生境界。
⑥法律:佛法戒律。《中华大藏经》收《法句譬喻经》中又写作律法。
⑦为能师现道:为,实践;能,可以作为;师,老师;现,宋碛砂本作「见」,即显现的意思。
⑧穿:穿凿附会。
⑨猗:即是倚靠、顺从之意。
⑩聘礼:聘请礼遇,意即「善待」 。
⑾事:奉事、敬奉。
⑿观妻在房乐:此语甚不明其意。依上句意,大约是说考察妻子是否爱丈夫,看她在闺房裏是否快乐。中国俗语有「上床夫妻下床客」 ,意指摆脱社会礼仪束缚的人性本真状态。
⒀从是:从这。是,代指多闻。
⒁闇者:愚蒙之人。
绘图版·华品
1
谁能彻悟这微妙法,就如花匠昔花。
谁征服地界,阎魔界天界,
谁善说法句,如巧匠采花?
2
有如花匠昔花,在心灵道上前进的学者,能阐明这微妙的正法。
有学克地界,阎魔界天界,
有学说法句,如巧匠采花。
3
视此身为梦幻泡影,避开死神的箭并超越自己。
知此身如泡,觉悟是幻法,
折魔罗花箭,越死王所见。
4
洪水卷走正在酣睡的村子,死亡带走那情感放逸的人。
采集诸花已,其人心爱着,
死神捉将去,如瀑流睡村。
5
死亡系缚住那些永不满足的寻欢者。
采集诸花已,其人心爱着,
贪欲无厌足,实为死魔伏。
6
智者逗留在村里以获得他所需,如蜜蜂于花丛中采蜜。
牟尼人村落,譬如蜂采华,
不坏色与香,但取其蜜去。
7
只考虑自己的职责与缺点,而非考虑别人的。
不观他人过,不观作不作,
但观自身行,作也与未作。
8
只凭理论而不实践,如美丽但不芳香的花朵。
犹如鲜妙花,色美而无香,
如是说善语,彼不行无果。
9
理论加以实践就有如花朵,美丽、娇艳又芳香。
犹如鲜妙花,色美而芳香,
如是说善语,彼实行有果。
10
身为人类应多作善事,如在花堆中营造花环。
如从诸花聚,得造众花鬘,
如是生为人,当作诸善事。
11
花香或檀香木的香气不会逆风飘送,但贤德者者的香气却处处可闻。
花香不逆风,栴檀多伽罗,末利香亦尔。
德香逆风薰,彼正人之香,遍闻于诸方。
12
所有香味中,以贤德者的香味为最殊胜。
栴檀多伽罗,拔悉基青莲,
如是诸香中,戒香为最上。
13
贤德者的芳香不止在人间飘送,也飘送到天界。
栴檀多伽罗,此等香甚微。
持戒者最上,香薰诸天间。
14
那贤德者通过智慧完全解脱,不再踏上那死的道路。
成就诸戒行,住于不放逸,
正智解脱者,魔不知所趣。
15
芳香可人的莲花,会在路边肮脏的沟渠中生长。
犹如粪秽聚,弃着于大道,
莲华生其中,香洁而悦意。
16
正信者通过智慧,超越那些愚昧的凡人。
如是粪秽等,盲昧凡夫中,
正觉者弟子,以智慧光照。
3 多闻品
译文
多闻品的大意是:奉劝世人勤学多闻,然後通过多闻达致圣人境界,自然而然地进入正觉。
多闻可以使持戒工夫增强,敬奉佛法则心定如垣墻固守。在佛法方面精进不止,外在的诋毁就难以改变初衷,顺从此道戒慧双成。㈠
多闻可以使志向更加明朗,志向明朗则智慧增加:有了智慧便可广泛地理解佛法精义,洞见了精义履行佛法就更加安稳。㈡
多闻可以消除忧愁,能够以「定」为快乐:并能很好阐释佛法,自己就可进入涅槃的境界。㈢
「闻」的意思是指知晓佛法戒律,解释了疑惑见解自然归於正道:在「闻」的过程中舍弃非法之念之思,可以进入不死的境地。(四)
实践可以做「老师」使大道意义自然显现,解释了疑惑可以使学习的方向明确;也可以使清净的本性更加明朗,可以奉持佛法之经典要义。(五)
能够统摄诸义便可以说是理解了大道之义,能够理解就可以避免穿凿附会;接受佛法并能依照佛法行事,从此可以迅速地获得心灵的安定。㈥
假若(某人)多多少少亦有所闻,就凭此闻而自高自大,示骄於人;这就好像盲人举烛,徒照别人而自己依然漆黑一片。(七)
那些追求爵位财富,尊贵升天福份的人,要想与世间悍霸之辈区别开来,「闻见」是其第一要紧之事。(八)
帝王礼遇多闻之士,天上之天也是这样:「闻见」是第一等宝藏,它拥有巨大的征服力量。(九)
智慧之人也会被闻见所屈服,好道之人也乐於闻见:人间之王也要努力地奉事(闻见),即使释梵(大帝)也应这样。(十)
神仙之辈尚且礼敬「闻见」,更何况那些大贵巨富之人(理应如此):这是以智慧为贵的(集中表现),应该礼敬多闻勿要在这方面犯错。(十一)
人们之所以敬畏太阳是因为他能给人带来光明,人们之所以敬重父亲是因为他於自己有恩,人们之所以尊重君主是因为他有强大的武力,人们之所以事奉有道之人是因为他多闻佛法的缘故。(十二)
人们为了保住性命才去敬奉医生,想要获得胜利就必须依附豪强。佛法始终棲身於智慧之处,有福之作为世世代代昌明。(十三)
考察朋友通过他的谋略,判别友情在生死危难之时:由闺房之乐观察妻子素行,欲知智者水准从他言语中可以判断。(十四)
多闻可使今生受益,而且可以泽被妻子兄弟朋友;也可以使福传後世,不断地积累「闻见」便可成为圣者与智者。(十五)
多闻可以驱散忧愁愤闷,也可以除去不祥与衰败:如果希望平安幽静吉利,应当事奉多闻之人。(十六)
能够砍伤人的无过於忧愁,能够利箭一样穿透人心的无过於愚痴:这些力大无比的世俗力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撼动,唯一途径是用多闻佛法驱除(忧和愚)。(十七)
盲人从多闻处获得慧眼,愚蒙的人从多闻处获得明烛:以「多闻」来开导世间之人,仿佛是有眼之人统领无眼之人。(十八)
(因此,多闻)可以使人舍弃痴愚、远离傲慢富豪之乐,一心一意效法奉事多闻的人,便可以称作是在积聚德行。(十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