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节!一个值得更多仪式感的节日。
“别人都关心我,飞得高不高。只有我妈担心我,翅膀硬不硬。”

其实无需大张旗鼓,肆意狂欢。只需静静地、发自内心地陪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职场中的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让你力不从心。

每天列出待办事项清单,下班前审查却发现 50% 的时间都花在琐碎杂事里

每月的目标制定好,到了月底却总是难以完成

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天都有大量的时间消耗在会议里

你很困惑究竟怎样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个策略

解决低效困扰

让你陪伴家人更多一点点

从一道公式说起:“总工作量=实际用时*工作时间占比*效率”。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效率低,要么就是因为总工作量太多,要么就是因为工作时间占比低或者实际用时过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不妨从提高专注工作时间合理规划总工作量减少会议用时三方面,来看看怎样更好地提高效率。毕竟正确投资你的时间,才能成为真正高效能人士。

策略一

不被信息淹没,重新掌控专注工作的时间。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 CEO 凯西·英格伯特Cathy Engelbert曾说过:“如果我白天一直查看邮件、推特和短信,我就没办法集中精神。如果放任自己被信息淹没,就无法成为有洞察力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 CEO 也有这样的烦恼,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呢?放任自己被社交信息淹没,很可能是“错失恐惧症”的表现。这种症状在心理学范畴被称作“FOMO”,主要表现是害怕错过社交媒体上发生的事情(比如活动和八卦),从而产生焦虑和烦恼,而这种心理在逐步地吞噬我们的时间和专注度。

最终的解决办法是:Accept the reality,decide the priority by making the trade-off。(接受现实,并权衡决定事件优先级。)

首先,承认你的精力时间有限。一个人在一日之内通常只能聚焦在1-2个项目。(除去生活杂事之外)。你不可能做到所有你想做的事情。其次,承认你的精力时间有限之后,就是选择你的重要事项。当你知道自己手上做的事情是最有价值的事情,FOMO就会自动消失。专心于某一项任务的状态,不走多线程的工作,效率实际上会更高。

策略二

不被工作量绑架,将目标“翻译”为任务 。

合理分解目标,有助于高效完成任务。“分解”目标的小窍门,不外乎是:从目标到任务,从任务到工作,从工作到日常活动。

比如,你的目标是今年内拓展 200 个客户,那么这个目标就可以分解成拜访潜在客户的“任务”。一年平均下来,每个月需拓展 18 个客户,再根据潜在客户 5% 的转化率来算,那么每个月就要拜访 360 个潜在客户,这就把“任务”分解成工作了。

假如团队中一共有 10 人,那么每人每个月就要拜访 36 人。按照一个月 21 个工作日来算,最后就可以分解出一个“小目标”了:每人每天打 10 个陌生电话,拜访 2 个潜在客户,同时跟进 2 个转化中的客户。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日常活动”了。

在使用这个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

第一,每项任务或工作或日常活动,只能指派给一个人负责。

第二,所有人的日常工作加到一起,就应该能得到工作、任务的总和,不能缺漏。这两点符合 MECE 原则中的“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不重叠,不遗漏”。

第三,每项任务、工作、日常活动,都要体现为“可交付的成果”,避免“白干活”。

策略三

“捍卫”你的工作时间,别让低效会议缠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开会开得好,下班回家早。谁不想快一点完成工作,早点下班回家呢?拒绝低效会议,不妨看看下面这几个小技巧:

第一,鼓励大家带着想法来开会。开会只提问题,不说解决思路的人都是坑队友!要记住,会议是集体活动,不要让思考的私人行为,过度占用所有开会人的时间。鼓励大家有备而来,也是在节省你的会议时间。

第二,别让“跑题王”浪费你的时间用小学老师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说一分钟闲话,就浪费了全班60位同学一小时的时间。别让无关问题的讨论,演变成无休止的谈论。要时刻关注会议讨论的走向,引导大家关注问题重点。

第三,开完会,别当“甩手掌柜”。否则你很可能要多花一倍时间,来重新寻求会议共识。你需要明确的记录,会议结束后可以立即分发相关人员,确保跟进工作迅速展开。

赶快使用小妙招,拥有更多时间。陪陪亲爱的母亲!陪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