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力主撤藩是不明智的选择,历史上尤其是在汉朝实施的推恩令已经给了康熙帝解决三藩问题的最好办法,但是年轻的康熙帝为了迅速解决三藩问题而积极撤藩,从三藩叛乱和国家遭受内战的角度考虑,此次撤藩并不明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抵抗撤藩吴三桂积极备战扩充实力,而康熙帝明显准备不足

吴三桂借助驻守云南的契机,不仅没有因为撤藩的消息削弱自己的部队,反而在剿匪的过程中积极吸收李自成和张献忠起义军的余部,积极扩充自己的实力。同时在云南招兵买马准备粮草积极备战,众所周知吴三桂为了富贵利益前程不惜投靠自己的对手多尔衮,在利益面前他是不会放弃的,撤藩对他来说利益尽失,因此叛乱在所难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帝对于吴三桂叛乱的信心可谓是预计不足,甚至对平叛的艰苦性在思想上也准备不足。年轻的康熙帝以为吴三桂不会叛乱,即使叛乱平叛也不艰难。谁知道吴三桂叛乱后联合耿精忠和尚可喜一路打过了长江,近乎威胁到了河南山东,这样的局势是康熙帝没有想到的,因此由于准备不足让叛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吴三桂已经七十余岁用时间换空间才是明智之举

吴三桂已经七十多了,按照这样的年纪不会活太久,而三藩叛乱后吴三桂也仅仅活了7、8年。吴三桂的世子吴应熊在康熙帝手里做人质,其实形势对于康熙帝一片大好。只要吴三桂一死,就把吴应熊处死,再把云南吴三桂的其他子嗣一阵封王,趁他们内部出现矛盾各个击破,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云南平定了耿精忠尚可喜即使叛变也好剿灭,毕竟三藩之中吴三桂实力最强,其他两位还差得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康熙帝却没有这么做而是直接撤藩导致了吴三桂三藩的叛乱,这场平叛持续了8年。国力严重受损百姓也深受战争之苦,虽然三藩也被平定但是付出的代价难以估量。

总结

康熙帝除鳌拜,平台和征讨葛尔丹甚至打沙俄,这些决策都不存在问题,只有在撤藩上的决定过于激进草率。毕竟三藩不是一日形成的,因此解决也不应该毕其功于一役,所以从结果看康熙帝的撤藩之举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