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大明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气数已尽。然而,在山海关外,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和他的清军却充满了勃勃生机,他们雄心壮志,准备入主中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想要顺利攻破山海关并进入中原并不容易。在清军面前,有一个不可小觑的对手,那就是李自成的大顺军。

李自成的大顺军兵多将广,在当时是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他们深知清军的野心,也明白山海关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决心要在这里与清军展开一场生死之战,保卫自己的家园。

多尔衮是一个极其聪明和有远见的领导者,他明白要想打败大顺军并顺利进入中原,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策略和战术。于是,他开始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并着手准备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于是,一场激烈的山海关大战在所难免。

而山海关战役必定会牵扯一个人,那就是吴三桂,他是明朝的山海关总兵,负责守卫边疆,抵御外敌入侵。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吴三桂原本打算归顺大顺政权,但后来因为一系列原因与李自成产生矛盾,最终选择了与清朝合作。

在山海关大战之前,吴三桂率领的军队是守卫山海关的主力,而清军常年在外围进行包围。导致吴三桂的军队战斗力强大,清军在短时间内无法攻破山海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吴三桂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和兵力部署。

可以说,吴三桂的倒向,注定着清军的成功,那么山海关一战到底有多么惨烈呢?

01

山海关大战背景,双方兵力投入

在公元1643年的清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清朝的辉煌篇章揭开了新的篇章。那一年,清太宗皇太极驾鹤西去,年幼的福临继位,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佐这位新君。

多尔衮,智谋深邃,洞悉明朝连年与农民军交战,已呈土崩瓦解之势,认为入主中原的时机已经成熟。

转瞬即逝,公元1644年的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多尔衮以清帝的名义,向大顺军致书,提出协谋同力并取中原的策略。然李自成对此未予理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月初九,多尔衮奉命大将军之职,统率满、蒙、汉八旗军十余万人,离开盛京(今沈阳)向西挺进。行至辽河之畔,闻听李自成大顺军于三月十九攻取京师,明朝已灭亡。

多尔衮采纳了明降将洪承畴的建议,当机立断,决定率兵经密云(今属北京)、蓟州(今天津蓟县)一带南下,直指北京。

此刻的多尔衮已不再是简单的征服者,他开始与李自成争夺全国的统治权。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谁将成为这场权力斗争的最终赢家?

在历史记载中,大顺军的兵马数成为了诸多史书记载中的一个谜团。查继佐的《罪惟录》卷三十一《孤臣纪哭》记载:“兵六万”,似乎揭示了这场战争的规模。

而陈济生的《再生传略(下),燕都日记》则言之凿凿,声称李自成率领的是五万精兵。然而,《明史》中的“流贼列传”却将这个数字提升到了二十万,令人咋舌。

在诸多史书和传说中,大顺军的兵力似乎如云遮雾绕,难以捉摸。《流寇志》描述李自成的军队为“自成合兵十余万攻之”,而《清实录》则认为其有“二十余万”。由此看来,大顺军的兵力应该在十万到二十万左右,不会超过二十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清军方面,《沈馆录》有言:“清兵‘蒙古人居多焉’,顾诚在《南明史》中也指出清军大约有七、八万之众。而吴三桂部作为山海关战役中的重要力量,原统率五千关宁兵,有记载称他在返回山海关途中曾募兵七千,又招集溃卒及唐通兵约二万人,故总兵力约二、三万。

从兵力上看,大顺兵力虽然多,但是基本都是农民,而清军这边的八旗兵,常年征战,骁勇善战。再加上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清军的胜算会更大一些。

02

山海关大战,一触即发

吴三桂,守卫宁远,坚如磐石,令清军望风而退。在江山易主的时刻,命运却与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大顺军如狂风骤雨般逼近京畿,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吴三桂被迫折返山海关。

李自成派遣明降将唐通赴山海关招安。吴三桂在反复思量后,决意归顺,率军离山海关进京。然而,在行至永平西沙河驿时,他偶遇从北京逃出的家人,得知父吴襄在京遭农民军拷掠,爱妾陈圆圆被夺占。

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令吴三桂痛彻心扉,于是他毅然改变初衷,打着为崇祯帝复仇的旗号,拒绝向李自成投降。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我父矫矫王臣,反愧巾帼女子。父既不能为忠臣,儿安能为孝子乎?桂与父诀,请自今日。父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旁以诱之,桂不顾也。”大概意思是我父亲是英勇的大臣,却比不上巾帼英雄。既然父亲不能成为忠臣,我又怎么能成为孝子呢?我决定与父亲诀别,从今天开始。父亲没有早点做出决定,即使贼人将父亲置于鼎俎旁诱惑我,我也不会回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自成闻讯后,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讨对策。最终决定采用征抚兼施之策。在唐通一再告急求援时,李自成于四月十三日命权将军刘宗敏等率兵约十万向山海关进发。为了争取吴三桂,李自成携带明朝太子朱慈烺和吴襄随军同行。

然而,吴三桂深知不能敌清军之势,便派副将郭云龙、杨坤、孙文焕向多尔衮求援。清军在翁后(在今辽宁阜新境)遇到吴三桂的使者,于是改变进军路线,从连山(在今葫芦岛市境)、宁远一线疾趋山海关。

清兵自四月初九出发,四月二十日抵达连山(今葫芦岛市连山区),得知李自成大军已迫近山海关,便日夜兼程,疾行二百余里,仅用十三日便赶至山海关下。

此时,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部在一片石、西罗城展开激战。初战吴军小胜于西罗城,接着李自成军猛攻东罗、北翼二城。当

晚,清军抵达山海关外15里处集结。山海关北依角山、南傍渤海,城高墙坚、外筑罗城、翼城互为犄角,易守难攻。守军除吴三桂部外,还有山海关总兵高第部一万、乡勇约三万人。

李自成向吴三桂发出逼降通牒,遭拒绝后,一面令唐通、白广恩部近二万人从一片石(今辽宁绥中九门口)出边立营,断吴三桂退路,一面以主力六万分别对西罗、北翼和东罗城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三桂主力列阵于西罗城石河以西一线,阻止大顺军攻关。双方在西罗城附近展开激战,为摆脱困境,守军诈降诱大顺军数千人抵近城垣,然后突发火炮,大顺军死伤甚众,被迫后撤。北翼城居高临下,大顺军猛攻城垣,激战至黎明,迫使守军一部投降。但由于其他各城未下,大顺军未能进据罗城。

二十一日夜,唐通部在一片石被清军击败,余众退入关内。经过一日激战,多尔衮探明大顺军虚实后,采取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慎战之策。欲待大顺军与吴三桂部连战疲惫时,突出奇兵一举取胜。

03

吴三桂降清,大顺军惨败

在四月清晨,清军浩浩荡荡地逼近了山海关。吴三桂,这位明朝的英勇将领,眼见形势急转直下,率领着寥寥数骑冲破了重重包围,疾驰至关城东面的威远堡清军营垒。

他跪在多尔衮面前,谦卑而诚恳地投降。多尔衮立刻赐予吴三桂座位和茶,面授机宜,赞叹吴三桂此举为"关门第一功"。

吴三桂,这位曾经的明朝忠臣,此刻以一颗赤诚之心,向多尔衮提出了请求。他忧心忡忡地表示,如果清军不能援助山海关的明军,他宁愿不回山海关督战。多尔衮深感吴三桂的诚意,决定接受他的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表达对吴三桂的器重,多尔衮甚至破例地命令他按照满洲习俗剃头,并许诺将皇太极的女儿建宁公主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不仅如此,多尔衮还亲自率领八万精锐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个方向进入关内,交代吴三桂所部,以白布为号,冲锋在前。

到了四月二十三日辰时,吴三桂的军队逐渐难以支撑。北翼城的一支吴军向大顺军投降,使得战局愈发严峻。多尔衮在欢喜岭的威远台上观战,下令清军从三路进关。大顺军见状,改变战术,倾全力投入战斗,摆出一字长蛇阵,准备与清军决一死战。

然而,多尔衮并未轻进,他深知兵不厌诈的道理,命令主力部队在渤海滨大顺军阵尾的薄弱处列阵,等待时机。大顺军不明就里,依旧猛攻吴三桂部。一时间,战鼓隆隆,杀声震天。吴三桂虽然有清军支援,但仍然顽强抵抗。

就在这时,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遮天蔽日。这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对不熟悉山海关地理的大顺军极为不利。双方陷入肉搏战,大顺军不顾伤亡,将吴三桂部团团围住。激战至中午,双方都已经疲惫不堪,损失惨重。

多尔衮下令阿济格、多铎各率2万精骑,乘风势、挥白旗,对阵直冲大顺军。万马奔腾,飞矢如蝗,大风渐止,疲惫的大顺军见清军骤至,猝不及防,阵脚渐乱,伤亡惨重。

未尾申时初,李自成的大顺军溃败,刘宗敏中箭伤,大顺军死者数万。大顺军难敌清军攻击之势,被彻底击溃。最终大顺军打到只剩下骑兵7000人,李自成撤退逃走,刘宗敏受伤,还有15位大顺军将领也当场殒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牛金星在北京未领军前来支援李自成,也是大顺军败战原因之一。

李自成立马小岗阜上督战,有一僧人跪在他的马前说:“执白旗的骑兵不是关宁兵,必是满洲兵,大王赶快回避。”李自成见败局已定,急令余部且战且向永平方向撤退。当天,多尔衮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命他作先导,一路追杀,直扑京城。

当清军追至范家店,李自成杀吴襄以泄忿,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回师京城后又杀了吴家老少三十八口。阴历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次日,李自成离开北京,向西安撤退。前后仅四十二天。

兵败如山倒,山海关一役,无疑给予大顺军以毁灭性的打击,使其彻底丧失了东山再起、逆风翻盘的可能。此战,既是大顺军与清军的首次交锋,亦是最后一次交手。

李自成与大顺军的败绩,其根源在于他们的轻敌之心,尤其在对待清军的态度上,不仅对清军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于清军与吴三桂部联手也未有足够的防范。

在处理与吴三桂的关系上,他们更是疏忽大意,直至吴三桂彻底反目,方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