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温和无害的文章,我已经改了N遍了,面目全非,似乎还没有找到那个问题。

夏目漱石的小品文中看到一个故事。

他说,他在观看一个雕刻家在一段木头中雕刻佛像的时候,非常惊讶于他的技术。

只见,随着木屑的飞舞,人物的怒气十足顿时从眉毛和鼻翼都呈现出来,而雕刻者的的刀法十分娴熟,下手没有丝毫的犹豫。

夏目漱石感叹:

凿子用的那样得心应手,眉毛与鼻子也就当然能随心所欲的雕刻出来。真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而旁观的另一个年轻人说,哪里哪里,那不是用凿子雕刻眉毛和鼻子,而是眉毛和鼻子就在那段木头里。,他只是凭借凿子和锤子的力量,把它们从木头里找出来而已。就如同在泥土里挖出石头出来,绝不会错的。

夏目漱石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也跃跃欲试起来。

于是回家,在一堆劈柴里找了一块最大的木头出来。他也打算在这段木头里找出一个佛像出来。

于是,他挥动凿子和锤子,挥汗如雨,很快,发现这段木头里没有佛像,于是又找了一段木头,继续去找。就这样,他把家里所有的劈柴都找了一遍。

结果,一样毫无收获。

夏目漱石是明治时期的人。

于是他立刻得出一个结论。

他的结论是,明治时期的木头里,没有佛像。

我这人有多俗啊。

我立刻想到摊这件事情。我们小时候,有段时间,大家都热衷去搞个地摊,当时流行的话说,叫做练摊。有些人练摊真的发财了,那时候,没有(你自己想着填空吧),只要你愿意,你肯吃苦,不怕遇见熟人,更重要的是你能找到更合适的货物渠道的话,发财还真是一个很大概念的事情。

因为呢,消费者也穷,不敢进商场,也没有网络购物。而且那时候的商场,进货渠道单一,产品的多样性,和时尚性,有时候还真比不上从广州拉回来的尖货。

后来那些练摊发财的老板们,都购买门市,进了商场,代理了品牌。所谓消费升级的时代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来。地摊虽然存在,但神话不多。

再后来呢,我有段时间为一个服装商场搞招商和运营。我发现很多小店主白天在商场里营业,晚上呢,会到夜市里练摊。以他们的话说,商场里不好太多的打折,而一些过时的脚货可以在夜市里廉价卖掉。回笼资金。

他们日夜辛苦,两个战场轮替,实际是竞争激烈,钱不好赚。所以找每个可能的机会。甘苦自知,也只能乐此不疲。

生存的压力会激发人的意志,人就像野草一样,会从笨重地砖的每条缝隙里找到生机。好吧,说生计也可以。

有时候,还真不需要你鼓励他干什么。而是你不妨碍他做什么就行了。

比如后来城市这些摊被围追堵截,夜市接连取消,终于开始清除的差不多了。摊贩们被请进金碧辉煌的市场,顶着沉重的租金,虽然没有外面餐风露宿,但就是没有生意。

毕竟商业是讲究差异化的,消费人群也是有阶层的。就好像很多高大上的城市,虽然有看似难以企及的生活成本压力,而另一方面,城市里很多角落里,亦有能让很多人可以活的很舒适,而且还很便宜的资源。那种价廉物美,即便是我们呆着的小城市也不敢想象。

事情总是会变化

几天前,我早上买菜,还看见(如上)开着车去驱赶摆摊卖菜的小贩。对我来说,失去了购买新鲜的鱼虾,农家院子养的土鸡,地里清晨刚拔出来的蔬菜的机会。尤其你心心念念起一个大早以为可以买到设想的食材,而结果看到的是小贩们抱着东西狂奔的景象。

你不哀民日多艰,你也恨午饭没买到中意的菜。

可是,一转眼呢,风向变了。居然鼓励练摊。股市上居然还有摊概念的股票。我真的佩服我国投资人群的联想能力。我想如果大家联想能力都是这么强的话,那些商场概念商业地产概念是不是要应声下跌。

很多事情是有蝴蝶效应的。

当然,上面的好意,到了下面,便成了死板的业绩考核。

我个人呢,对于一窝蜂的事情总是很自然的保持警惕。

但摊经济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呢。

要我说,管理的逻辑不变的话,光让出来摆摊有个屁用。

我看到一个写字的人说,他是响应号召摆摊卖字的。结果一语不和,就能把他摊上的货给没收,再一语不和就能把他的摊子给封了。

胖子有过这样的经验,其中血泪,不说也罢。

将心比心,很多事不需复杂,将心比心即可。

佛像不是理所当然就在木头里的。

佛像其实在手艺人娴熟的技巧中。

这是专业的问题,而不是随心所欲的事情。

如果只是告诉你木头里有佛像,而不告诉你真正的难点是你有没有吃这行饭的天分与技巧与机遇。

最后,只能是缘木求鱼刻舟求剑。

毕竟心中没有灵魂,

手下也就没有轻重了。

我呢,这个死胖子,很抒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