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头羊”。过去一年,我国实现了5G规模覆盖商用,5G产业在稳投资、扩内需、降成本、培育新动能等方面有巨大潜力,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冠疫情发生以来,5G在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方将5G网络建设作为优化投资结构、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近期中央和地方层面密集发布推进5G网络新建计划,我国5G网络建设呈现全力加速状态。3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今年以来5G加快了建设速度,现在每一周大概增加1万多个5G基站。

值得关注的是,日前工信部表示将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进度,预计年底全国5G基站数超过60万个,实现地级市室外连续覆盖、县城及乡镇有重点覆盖、重点场景室内覆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方层面相关部署不断密集展开。湖北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15日介绍《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若干措施》,提出湖北省新建5G基站5万个以上,实现5G网络武汉市城区室外全覆盖,其他市州中心城区连续覆盖,县城及乡镇有重点覆盖,重点场景室内覆盖等“四个覆盖”。广东省预计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末完成5万座5G基站的建设,力争全年建成6万座5G基站。上海日前表示,今年全市5G建设总投资近100亿元,将新建1.2万个室外基站和3.2万个室内小站,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地区全覆盖。湖南2020年计划建设5G基站逾2万个,年底前实现14个市州主城区、重点县城核心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此外,北京、江苏、河南、云南等地也在展开相关部署。

从运营商公开的数据来看,中国移动将承担一半上述目标任务,确保年内累计建成并开通30万个5G基站,目前已开通近14万个5G基站;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预计今年三季度末可向社会提供5G服务的基站数量将超过30万个,目前已建成开通5G基站13万个。

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中,诸多5G应用紧急上岗,让全社会认识到了5G的巨大价值,5G的发展也被寄予了前所未有的期望。

“疫情带来的线下场景萎缩导致线上经济快速发展,以云上经济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成为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5G建设加速具有关键意义,而不是简单的技术迭代。”中央财经大学新闻系副主任、中经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端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同时,“新基建”集群效应的有效发挥都离不开5G高带宽、低时延等传播特质的支撑。

她进一步说道,5G一方面会极大提升手机的性能,并以手机这个粘性非常强的终端为基础导入更多生活服务类线上线下消费一体化的数字经济新形态;另一方面在5G技术的支持下,除了手机之外,还会出现更丰富的新型终端,这些新型终端的互联互通会营造出更多新场景,促进大量新需求和新应用产生,与之相伴的就是大量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业创新产业机会产生,进而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技术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银智库宏观区域研究团队负责人应习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加速布局5G建设,一是通过扩大投资刺激内需,逆周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增长压力;二是抢占下一轮信息技术应用与商业化的制高点,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三是通过5G基础设施的建设降低信息成本,带动车联网、物联网等一系列技术的加速突破。

陈瑞认为,未来5G与云计算、边缘计算和互联网之间形成深度协同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它会造就面向数字时代的全新的经济体系,实时响应万物互联,形成产供销一体面向数字化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继而拉动新型业态和新型就业。

不过,应习文也指出,目前5G建设也存在前期建设投资规模巨大,而目前商业应用尚不成熟,投资收回期比较长等问题。应习文建议,接下来5G布局应循序渐进,可考虑先城区,再郊区;先热点,再连片;先低频,再高频;先室外,再室内;先宏站,再小微基站的模式。同时运营商要尽快探索除流量收费外的信息增值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