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深化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知。小编将积极传播全国非遗相关知识,并制作专门介绍非遗项目或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专题内容,在“非遗课堂”专题推出。

让广大网民朋友可以通过这个专题,了解和学习中国各地的文化瑰宝,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一步

本期,我们将走进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尼西汤堆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尼西黑陶制作工艺,来学习和了解黑陶烧制工艺。希望网民朋友们通过观看本篇文章,能对黑陶烧制工艺多一点关注。

尼西黑陶烧制工艺

尼西,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的一个藏族乡村,是旧时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民间的制陶工艺已世代相传近千年,尼西黑陶享誉滇西北及全藏区,在中国黑陶艺术中独具一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陶

尼西黑陶,黑亮如漆,古朴秀美,声名远播滇西北及全藏区。2000多年来,黑陶是尼西藏族人生活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同样,黑陶也是靠着尼西民间艺人用双手孜孜不倦地传承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陶餐具

2008年,尼西黑陶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制作工艺

尼西黑陶是香格里拉尼西汤堆村的一种红土而制成的。如果说建水紫陶温文尔雅,赏心悦目的话,那尼西黑陶就犹如藏族大汉,奔放豪爽。同样是由红土制成,而汤堆村的红土烧出来的陶土就是墨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作工具

尼西黑陶制品简单而复杂,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生活日用器皿,一种是佛事、宗教用品,大部分都是奶茶罐、酥油碗、酒壶、糌粑碗、炊具、茶具、餐具、尿罐、花盆、酥油灯、香炉、圣水壶、佛塔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器皿

尼西黑陶从采集陶土到陶品的问世大约需要一个月。其原料取自当地特有的红色黏土和白色砂土以及汤满河的风化沙石研磨的石粉混合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材料

在制泥之前,需要把采好的红土与白土分别装袋,按比例混合后晒晾,然后用陶“腊土”敲击土块,使之细碎,于筛细后堆成圆堆状,往沙堆倒入水后,迅速用双手搅拌沙堆,取搅拌好的沙泥揉搓成圆状陶土,用塑料布裹好备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泥料

制作阶段,黑陶的制作主要分三个步骤来完成,为:做胚、加工、烧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雏形

加工即为塑形,看的是制作者的艺术修养;陶胚能变为黑陶的关键是独特的烧结工艺,将晒干的泥胚置于空地上,架起松柴点火烧30分钟左右,烧到器皿像锻造的钢铁一样红,再于木渣堆里闷上30分钟,神奇的黑陶就烧制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品

黑陶制作看似就简单的三道工序,其实需要很多道工序,每一件黑陶经匠人的手工打造后,都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灵魂。

如今,过去的生活用品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工艺色彩,每一件都成了漂亮的工艺品,古韵悠悠,让人着迷。

-END-

编辑:肖晓 排版:张小糖 审核:邹深

信息来源:中文百科、非遗世家

图片来源:香格里拉融媒体(图8)、中国周刊(图1、3、4、5)、连岳(图9、7、6、2)(特此感谢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