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个63岁的老爷爷圈粉了。

他叫阿木爷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潇湘晨报

阿木爷爷在海外YouTube网站发布了他的手工艺视频。

视频里的他,不费一钉一铆,就把一块木头做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令人叹为观止。

播放量最高的,是他打造拱桥的那个视频。

从准备木材到最后搭建成形,阿木爷爷只用到了锯子、尺子和榔头这些工具。

在每根木头的衔接处,阿木爷爷都挖出了凹、凸两部分。

利用凹凸,相互衔接。

这就是中国的榫(sun)卯(mao)工艺。

通过这个榫卯技术,阿木爷爷还做了很多艺术品。

例如苹果。

会移动的小猪佩奇。

迷你版的上海中国馆。

还给孙子做了辆小小的三轮车。

精湛的技艺、精巧的设计引得国外友人连连称赞。

网友们留言,都想要这样的祖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

图片来源:微博

图片来源:微博

榫卯工艺更是让他们大开眼界。

也正是因为这么高的人气,阿木爷爷在海外YouTube收获了119万粉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继李子柒之后的油管第二大网红。

在国内,阿木爷爷更是被称为当代鲁班”。

对于这些称谓,阿木爷爷并不在乎。

因为这些木匠工艺,是阿木爷爷从小谋生的技能。

而他自己,也非常喜欢做木匠。

“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可以了。”

这是阿木爷爷最真挚、朴素的愿望。

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这样的匠人。

他们默默无闻,但是拥有非凡的信念。

谢龙龙是宁波天一阁的一名古籍修复师。

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

它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藏有30万卷珍贵书籍。

经过历史的迭代,这些古籍逐渐出现破损、腐朽、虫蛀等现象。

古籍修复师就是要让古籍“延年益寿”,代代相传。

古籍修复需要经过拆书。

洗书。

补书。

锤书等十几道工序。

光是要修复一页古籍,就要耗费几个小时。

修复一本古籍,最少耗时需要1-2个月,多则需要1年甚至更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来源:宁波共青团 (修复古籍需要用到的工具)

作为古籍修复师,谢龙龙终日就是在2米长的修复台上伏案工作。

拆书、洗书、补洞......周而复始。

他的活动范围,也仅限于宿舍和天一阁,两点一线。

也许这在外人眼里,这个工作无比枯燥,且寂寞。

但是在谢龙龙眼里,古籍修复就是一个“感受”的过程。

感受沧桑,感受那些逝去的岁月。

从2011年到2016年,谢龙龙已做了5年的古籍修复师。

他的月薪才2000元。

父母和朋友都劝他换一份工作。

他也曾迷茫和焦虑过。

但当他看到那一本本破损的古籍,经他的手之后,恢复如新。

他就觉得什么都值了。

古籍修复这条路,没有喧闹、没有名利。

但是谢龙龙不感到孤独。

因为他的内心,是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信念。

李子柒曾经有做过一期“汉妆”视频。

让我大开眼界。

但是你知道吗,真的有人默默坚持复原中国的传统化妆术数年之久。

她就是王一帆,一个92年的妹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腾讯新闻

毕业后,她也和许多女生一样,被要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但是王一帆没有。

她从小就痴迷中国古代的胭脂、眉黛。

从山东老家离开后,她来到上海。

一头扎进古典字画和博物馆中,研究起古代的妆品。

古代的女子的化妆台上一般摆着5种妆品。

分别是澡豆、妆粉、胭脂、眉黛和唇脂。

澡豆清洁脸部。

后涂妆粉、胭脂、唇脂。

最后描眉黛。

她还复原了武则天使用过的玉女桃花粉。

作用是祛除面部斑点,美白肌肤。

还有口脂,相当于现在的润唇膏。

它的原材料是丁香和藿香。

不仅滋润唇部,还有祛除口臭的功效。

从2015年至2018年,她复原了先秦到清代32种妆品。

每种妆品烧制的过程及功效,王一帆都如数家珍。

很多人见到王一帆,惊讶于她是92年的姑娘。

不施粉黛的脸庞,一身棉麻连衣裙。

毫无现代女生的时尚感。

“我不太在意别人说我什么,我只希望中国妆品能一直传承下去。”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我相信王一帆一定会走下去。

永不止步。

在纪录片《寻找手艺》里,导演曾拍摄了一期傣族油纸伞。

照片里的老人叫坎温,80岁。

也是这期拍摄的主人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张景豆瓣

图片来源:张景豆瓣

图片来源:张景豆瓣

老人的日常,就是蜷缩在墙角做伞。

已经80岁的他,浑身精瘦,沟壑纵横。

但是做起伞来,还是那么苍劲有力。

先是做伞头。

削伞骨。

固定伞骨。

但即便做了40多年伞,坎温爷爷还是出现了失误。

他焦急地发出“哎呀”的声音。

在反复尝试了8次之后,伞骨终于被固定住了。

伞面用的是特殊的纸。

铺完整个伞面后,将伞放在阳光下暴晒。

用植物捣碎后的汁液刷在伞面,再暴晒。

干了后,刷上冷却的菜籽油,再次暴晒。

晒干之后,做最后的整理,一把傣族油纸伞,就算大功告成了。

在这个村子里,原先有4个老人会做傣族油纸伞。

张景导演来拍摄时,其余3个老人已去世。

只剩下坎温老人一个人。

导演张景曾问他,做伞那么累,有没有想过休息?

老人说,我老了,除了做伞,其他什么也做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而立之年到耄耋之年。

老人的岁月都献给了油纸伞。

在如今充满快消品的时代,老人笨拙而缓慢地,用手工,去做并不赚钱的工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执念着实令人佩服。

纪录片播出没多久,很快就有很多人向坎温老人定制油纸伞。

只是当导演张景拨打老人家的电话时,得来的消息却是:

老人已经去世了......

老人没有等来世界的拥抱,就带着油纸伞的手艺离开了。

可能老人并不懂得什么是“匠人精神”。

但他却把“匠人精神”发扬到了极致。

一心一意,一往无前。

在如今娱乐至死的年代,能静下心来做一件事的人可能真的不多。

时代的巨轮裹挟着我们向前奔跑。

金钱、名誉、地位,这些都使我们的虚荣心不断在膨胀。

我们蝇营狗苟,惶惶不可终日。

但在这些匠人身上,我看到了“匠心精神”。

那就是信念、执着、坚持。

身为当代的职场人,你们是否有问过自己,为什么就你没有做出成绩?

也许有很多客观原因。

但是最主要的,你是否有坚持自己的初心,坚定地走下去?

要相信水滴石穿的力量。

要静下心,沉住气,在各自的领域,不断打磨自己,修炼自己。

把每件事都做到极致。

持之以恒,享受过程。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是“中国匠人”!

而所有这些人,都值得我们最真诚的打CALL。

作者:绿莹